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6-23 08:13: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極端的動物保護主義者和殘忍虐殺動物的人,都不代表社會主流,我們不要被輿論所呈現的極端對立給誤導了。 |
狗肉節的“狗肉問題”超越地域,成了近期最熱門的公眾話題。
農歷夏至前后,廣西小城玉林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這個以“荔枝狗肉節”聞名的地方,成了動物保護志願者和狗肉經營者公開對壘的戰場。愛狗人士由最初的掏錢買狗,到對商販進行騷擾、威脅,又發展到街頭辯論和對峙,局部甚至發生激烈的沖突。
圍繞“該不該吃狗肉”問題的爭論,已非一日。偏居東南一隅的玉林,因為有國內碩果僅存的“狗肉節”,所以成了這場爭論的關鍵地標。其實,全國吃狗肉的地方還有不少,玉林人吃狗肉的規模,並不是最大的﹔發生在玉林的對峙,可能也沒有想象中那麼激烈。參與制造這種氛圍的,是網上網下熱鬧的輿論。比較極端的動物保護志願者和被逼急了的經營商戶,都是極少數,但他們背后,各自站著數量眾多的支持者和圍觀者,這使得“狗肉問題”超越地域,成了近期最熱門的公眾話題。
這起爭端其實涉及兩個維度的問題,對正常經營的商戶進行騷擾、威脅,偷盜、販賣未經檢疫甚至病死毒死的犬隻用於食用,都已經越過了法律的紅線,應受到依法懲處,這應當是有基本共識的。比較難解決的是狗到底能不能成為人類的食物、保護動物權利到什麼程度等問題,這是造成輿論分裂對立的關鍵點。
或許並非人人都吃過狗肉,但“該不該吃狗肉”屬於價值觀和倫理范疇,卻是人人可以發言的。哪些動物可以吃,與各地的風俗習慣有關,卻也能反映社會的文明程度。比如,我們現在基本不吃與人類血緣比較近的動物,或者瀕臨滅絕的動物,比如猴子、大熊貓等,這既有感情和倫理因素,也包含著經濟理性。但不排除有人為了獵奇或者追求刺激,就愛吃那些人們不常吃的東西。這是我們需要立法禁止獵殺食用某些保護動物的原因。
具體到吃狗肉,目前並沒有法律明確禁止殺狗吃狗,且食用狗肉在一些地方確有傳統,所以“吃不吃狗肉”就是個人選擇問題。你可以選擇不吃,並倡議號召大家不吃少吃,甚至走上街頭抗議殺狗吃肉的行為,但無權禁止合法的犬隻經營,或者把別人碗裡的狗肉奪過來扔掉。這就涉及個人選擇和自由的邊界,在這個問題上,保持“消極自由”是最理性的選擇。
實際上,絕大多數人也是這麼做的。極端的動物保護主義者和殘忍虐殺動物的人,都不代表社會主流,我們不要被輿論所呈現的極端對立給誤導了。實際上,除了少數渾水摸魚的炒作者,被網友譏為“狗粉”的志願者,可能也沒有那麼暴戾和可笑。他們的主張,也並非全無價值。早有人指出,所謂動物權利,其實也不是動物的權利,而是人的權利。當人看到有生命的動物遭受虐打、虐殺,會本能地感到恐懼和不忍,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孟子認為,惻隱之心是一切道德的根源和動力。
所以,不要因為“吃不吃狗肉”的爭議,造成勢不兩立的社會分裂。在極端動物保護主義和濫殺虐殺之間,還有更寬廣的中間地帶,隻有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找到基本的共識:對構成違法犯罪的問題,要依法進行懲處﹔而對於價值觀和道德范疇的問題,則要交給大眾和時間,以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為標准。一個文明社會所秉持的主流價值觀,應該能夠區分哪些是出於生存和生活需要的殺生,哪些是隻代表愚昧落后的不必要的殘忍。
(丁永勛,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