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6-25 10:25:00|來源:海外網|字號:
舌尖上的中國曾火爆神州,三線小城廣西玉林也想在舌尖上火一把,來個最炫狗肉風。結果,玉林攤上事兒了,攤上大事兒了!玉林狗肉節引發全國廣泛爭議,就該不該吃狗肉的問題,支持方與反對方各持己見,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一場圍繞“狗權”的斗爭異常火熱,此事弄得玉林很上火,一時間忘了狗肉的滋味。
吃狗肉習俗自古有之,從宮廷到民間,從北方到南方,曾一度非常流行。然而,流傳幾千年的飲食傳統今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到底該不該吃狗肉呢?了解一下狗肉的往事很有必要。往事悠悠,千古流傳,回味狗肉,自然別有一番味道。
狗是人類的朋友不假,但首先是畜生,這點豬牛羊也表示同意。不僅現在是,萬年前就是了。作為最早被馴化的動物,狗在新石器時代就逐漸“移民”到人類,脫離野狗群,長期跟人類生活。狗有三種功能,一是看家護院,充當打手﹔二是狩獵巡捕,充當獵人﹔三是下廚烹飪,充當食物。此三種功能可疊加於一犬,也可分為三犬。可見,食用犬早已有之。如今出土的很多墓葬也充分証實了這點。
后來,人們又給狗增加了一份職責,那就是祭祀。祭祀是個隆重的活動,祭祀就要殺狗,祭祀完則大吃狗肉。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現“犬祭”、“燎犬”的字樣,也就是說,用烹制狗肉來祭祀上天、祭祀先人。據說漢字“獻”與“然”就是和狗肉祭祀有關。“獻”的繁體字為“獻”,左下即為陶制炊具,右邊為犬,意為以狗敬獻。“然”的左上部為肉,右上為犬,底下四點底為火。不過,這時候的狗肉雖是美味大餐,但基本都是權貴們在享用,普通百姓也隻能啃啃權貴們剩下的骨頭。民間常說的“狗剩”不知道是否和此有關。
再后來,吃狗肉從上到下、從北到南,開始逐漸風行神州。在越國,狗肉甚至成為人口生育的獎品。為鼓勵多生,勾踐規定,生男孩,獎勵一條狗﹔生女孩,獎勵一頭豬。男尊女卑,狗貴豬賤。此時,大食狗肉已成普遍現象。有吃狗肉的,必然有殺狗的,屠狗成為一種時髦的職業,個別屠狗之輩甚至聲名顯赫。荊軻刺秦王前,便經常與燕國的殺狗屠夫、音樂師高漸離在一起稱兄道弟,飲酒作樂。《史記》的《刺客列傳·荊軻》中便有記載: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
殺狗屠夫還有當大官的,劉邦手下大將樊噲便是典型的屠狗之輩。后來放棄本職,一直追隨劉邦,四處闖蕩,樊噲逐漸成為軍中統帥,軍事思想大放光芒。殺狗是好手,殺敵更是無敵,樊噲最終成為大漢帝國的開國元勛,堪稱古今屠狗之輩第一人。也許是受樊噲的影響,吃狗肉成為漢代冬至節的主要習俗。如今,在樊噲的老家江蘇沛縣,吃狗肉程度不亞於玉林,這算不算樊噲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大家普遍都吃狗肉的時候,權貴們又慢慢開始遠離狗肉。在唐代,南方吃狗肉依舊,但北方吃狗肉的熱潮大為銳減。有說是因為受游牧民族影響,狗作為戰友,不忍殺而食之﹔也有說寵物狗逐漸增加,作為伴侶,人們食之亦不忍﹔還有種說法是宗教盛行,禁止殺生﹔也有說狗普遍為家用,市場所販賣之狗皆為偷獵、病死之狗,食品安全問題讓人擔憂。這點倒是沿襲了千年,偷狗販子真是一點進步都沒有。
應該說,以上原因均有道理,但筆者相信還有一個原因,權貴們不再熱衷食用狗肉,與狗肉的普及也有很大關系。試想,權貴們是啥人物,一來要享受奢華,二來要享受稀有,三要引導潮流。自己的生活怎能與小老百姓相同呢?奔馳寶馬都滿大街跑,權貴們肯定要開法拉利、蘭博基尼了。這點似乎又與劉邦時期不一樣,樊噲畢竟自己就是屠狗之輩。
武則天當政后,干脆禁食狗肉,隻因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竟然將活狗直接下鍋烹煮,狗的慘叫直接刺激了武則天那顆脆弱的小心臟。再者,此時盛行的佛教也將狗視為貪婪之惡物,狗肉更看作是污穢之物。至此,狗的低賤色彩漸濃,權貴對吃狗肉百姓的歧視,加上底層群眾的自嘲,各種與狗相關的文化逐漸成為貶義象征,如“狗改不了吃屎、狗眼看人低、狗男女”等。
不巧的是,后來愛吃狗肉的百姓又遇到了屬狗的皇帝,口腹之欲被粗暴切斷,這個皇帝就是宋徽宗。有大臣向他建議:“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本命,宜禁止屠狗”。皇帝屬狗,禁止子民吃狗肉,舉報者賞錢兩萬。這應該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面禁食狗肉的時期。當然,民間必有抵觸,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挂羊頭賣狗肉”則不失為一個良策。
回味狗肉史,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一般游牧民族取得政權后,都會禁止吃狗肉,因為狗不僅是他們打天下的功臣,也是他們平日的好兄弟。魏晉南北朝如此,元朝同樣如此,元朝90年,禁食狗肉70年。清朝皇帝還比較開明,自己不吃狗肉,但沒有禁止百姓吃狗肉。可以說,出於對統治者的厭惡,人們常罵的“狗官”與此不無關系。
同樣是家畜,牛馬的地位在古代顯然比狗高很多,作為農耕文明的重要生產工具,除食用牛外,牛與馬都受法律保護。無論是唐朝的《唐律疏儀》,還是清朝的《大清律》,歷朝歷代都對濫殺耕牛的行為視為嚴重違法行為。而狗即使作為權貴的寵物,也無此長期的法律保護待遇,這點絕對讓狗羨慕嫉妒恨恨。
盡管狗有“狗不嫌家貧”的忠誠品性,盡管狗是人類的伴侶動物,但我們的文化傳統對狗卻非常蔑視,因為狗不僅有“狗改不了吃屎”的天性,還有搖尾乞憐的奴性,更有“狗仗人勢”的劣跡。很通人性的狗狗們不知道是否知道人類如此蔑視他們,狗狗們會作何感想呢?
西學東漸,西方文明進入中國后,慢慢影響到國人對狗的認知。西方文化常常用狗的忠誠來夸獎人,如果形容你像狗一樣,那絕對是褒獎,而全無中國文化對狗的蔑視、侮辱之意。
對此,狗狗們會不會流淚,暗自叫苦:誰讓你不幸生在中國!(來源:陳事美——新浪專欄)
大漢帝國,吃狗肉,樊噲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