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6-25 08:54:18|來源:中國網|字號:
摘要: 狀元不過是在一種病態化的考試中取得了一兩場好成績的那些人,這些人並不是神仙,而只是凡人。等哪一天劉丁寧這樣的狀元不再是新聞了,恐怕我們的教育和考試體制就完全祛魅了。 |
據@大連校園,去年遼寧高考文科狀元劉丁寧入讀香港大學一個月后放棄72萬元全額獎學金,選擇復讀,希望追求更純粹的國學,夢想進入北大中文系。今年,她以666分再次拿到遼寧省高考文科最高分,她這次報考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第二次獲遼寧省高考狀元!(6月24日《南方都市報》)
連續兩年都是省狀元,是件相當拉風的事。更拉風的是,這位狀元去年放棄了香港大學72萬港幣獎學金並選擇從休學,義無所顧地為了北大中文系的夢想而選擇復讀。至於眾人理解的復讀,相信學業壓力和心理壓力,是不必多說的事。這位女孩子堅韌的品質與敢於拼搏的精神,讓人敬畏。劉丁寧這樣的經歷,多多少少有些“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味道。
在網上,網友們對於劉丁寧的選擇多半表示不能理解,更有人認為她當年從香港大學休學是因為無法適應香港大學的節奏、跟不上其他同學的成績而選擇退學的。還有網友認為,劉丁寧這樣的做法,是在擠佔高考招生的資源,年年復讀,恐怕年年的文科狀元都不用別人去爭了。
對於以上批評之聲,筆者認為,對於一位年輕的逐夢女孩,我們旁人都不應該盲目評判其在港大休學並選擇復讀的行為,她作為一個可以尋夢並勇於追夢的平凡人,她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路徑。並且,她選擇從香港大學休學一事,在她去年參加《天天向上》節目時就曾經表達過讀北大中文系、學習國學的夢想,似乎從未入學港大之前,她就有了和家人報考意願相左的理想和目標。對於這樣一位勇於追夢的孩子來說,我們即便不鼓勵,也似乎應該不去批判。
高考是最公平的制度之一。標准隻有一個,那就是分數。在高考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或許不是劉丁寧有多厲害,只是超越她成績的人還沒有出現。再者,現在高考招生已呈現多元化,不是非要一定是狀元才能考上北大清華或港大。因此,說劉丁寧擠佔招考資源一論,也並不能成立——考不上北大就嫌競爭對手太強大的邏輯也本就不成立。
當然了,劉丁寧的休學與復讀故事也並不值得鼓勵。首先,連續兩年考上省狀元這種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不需要別人模仿,在高考面前,天資、學業基礎、家教和學習習慣,都是決定一個人能否考上狀元的因素﹔其次,為了夢想鍥而不舍固然無可指摘,但北大中文系是那個傳說中的學習國學的天堂嗎,據筆者了解,人民大學有一個國學院,而第一個國學博士點應該是在武漢大學。
劉丁寧的拉風,其實不應該成為新聞。但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就是,社會對於狀元,從來都是以明星的態度對待的。但實際上,狀元未必就一定能成才。有一份對1977-2008年32年產生的1000余位高考狀元的調查顯示,這些狀元中沒有一位成為做學問、經商、從政方面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職業成就遠遠低於社會的預期。這說明,狀元隻與高考和高考成績有關,而與就業后的人生之路無關,也與在人生路上取得成績大小無關。
我們從來都不應該關注狀元。雖然筆者正在寫狀元,但也是為了呼吁不再關注狀元而寫。平心而論,狀元不過是在一種病態化的考試中取得了一兩場好成績的那些人,這些人並不是神仙,而只是凡人。等哪一天劉丁寧這樣的狀元不再是新聞了,恐怕我們的教育和考試體制就完全祛魅了。
病態化 勵志 狗血 遼寧高考 選擇復讀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