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程亞文:中德攜手將開創亞歐大陸新氣象

2014-07-07 06:50: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中德互相選擇對方為重要合作伙伴,其意義當然不僅限於經濟,也站在了政治的高度。

默克爾訪成都

德國總理默克爾6日開啟對華第七次訪問行程,中德領導人再次會面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國這個亞洲大國,與德國這個歐洲大國,在謀劃自身長遠未來時,都抓住了發展對外關系的要害。

與2005年默克爾就任總理之初,中德還曾因個別問題而有齟齬不同,最近七八年來,中德之間風平浪靜,相互合作日見增強。時至今日,德國已是中國在歐盟最重要的經濟伙伴,中國也是德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德貿易佔到中國與歐盟貿易總量的三分之一。與中美貿易不同,中德在經濟上的互補性很強,德國的技術轉移顯著提升了中國的產品品質,中國的龐大市場為德國的高端工業提供了厚實支撐。有人形容,中國是“世界工場”,而德國是制造“世界工場”的工場,在過去十年間,兩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開創了一個黃金時代,這有力地幫助德國和歐洲減弱了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中國與德國和歐洲如此之近。這種“近”,已不再僅僅是心理上,而是實實在在體現在空間上。2010年10月18日,由中國重慶開出,經由中國西安、烏魯木齊等地,再出國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杜伊斯堡的渝新歐(重慶—新疆—歐洲)國際鐵路,實現了首次試運行。這條全程11179公裡的亞歐國際大鐵路,使中國與德國間的貨運行程,比傳統海路節省了20天時間。如今,每周從中國開出、到達歐洲的國際鐵路,已經不止一條,另一條是由中國成都開往波蘭羅茲、全長9826公裡的蓉歐國際鐵路,也已於2013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

在中國與歐洲通過大海開始往來的17、18世紀,歐洲人滿懷著好奇心來到中國,並曾將中國視作自身前行的樣板。非宗教的中國社會成為了德國哲士萊布尼茲、法國賢人伏爾泰等一大批歐洲賢哲的靈感源泉,並由此在歐洲引發了啟蒙運動。這種由於地理隔絕而帶來的美好想象,最終在19世紀以歐洲海洋文明擊敗中國大陸文明而收場。中國與歐洲人都同時發現:他們並不生活在一個同樣的世界。

在國際鐵路將中國與歐洲通過陸地聯為一體后,歐洲海洋文明與中國大陸文明的彼此誤讀,又已成為翻過去的一頁。便捷的陸地交通,正在與傳統的海洋運輸手段一起,使歐洲與中國——廣義上說是與亞洲甚至還有非洲,逐漸在相互張望中聯成一個經濟世界。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提出建設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后,中國與歐洲攜手共同經營亞歐大陸、從而獲得共同發展,更加可以預期。

還有什麼比深厚的共同利益,更能促進國家間的良好合作呢?在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德國期間,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決定要發展互利的創新伙伴關系。默克爾總理此次回訪,首站選擇在成都,正是對中德互利伙伴關系的一個注腳。當德國在成都大量投資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不用再經由茫茫大海就可很快運到德國時,中國西部的發展,已與德國的繁榮緊緊聯系在一起。

中德互相選擇對方為重要合作伙伴,其意義當然不僅限於經濟,也站在了政治的高度。在中美關系某些方面出現嚴重緊張的情況下,中國與美國的盟友德國交好,有利於中美緊張在德國被消解﹔而對德國來說,有了中國的政治支持,德國在國際社會中將能發揮更為主動的作用,它的國際影響力也將顯著加大。

(程亞文,上海交通大學環太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於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中共中央領導人的軍裝照(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 (高清)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