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6 09:06:49|來源:海外網|字號:
2009年12月,有中央級媒體刊發報道,頌揚安徽鳳陽縣數十年沒有搬遷辦公場所,把錢“花”在了民生上。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在上述報道的8個月前,鳳陽縣就已經在破土動工興建新辦公樓群。當地官員表示,此次報道並非有意策劃,而是一次意外。(8月6日 中國網)
還記得安徽省鳳陽縣的“簡陋辦公樓”嗎?2009年某中央媒體刊發了《安徽鳳陽:縣委大院有點“破”最新辦公樓15年前修建》《鳳陽節儉辦公重民生縣政府辦公樓一用就是30年》兩篇報道,報道中描述到“鳳陽縣艱苦奮斗的精神一直沒有丟失、淡忘,數十年沒有搬遷辦公場所,專注聽民聲、踏實做民生,把開源節流省下來的錢‘大手大腳’地用在民生工程上,解決群眾‘生活難、上學難、看病難、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病有所醫’等民生問題。”報道一出,點贊聲一片,鳳陽縣因此收獲了“儉朴政府”的正面形象。
不過,現實往往過於殘酷,令人遺憾的是,鳳陽的“簡朴大樓”最終証實只是新聞工作者包裝之下公眾“想當然”的產物罷了,事實是,新的豪華辦公樓早在報到前數月就開始動土修建,總造價4856.36萬元,為“九宮格”式建筑群,亭台水榭,美輪美奐。且按照當地官方的說法,手續完備,毫無破綻。一面是媒體大肆宣揚政府的節儉新風,一面卻暗地裡讓豪樓建設“順風順水”,如期竣工的豪華辦公樓外表上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實則顯得礙眼非常,當地如此“兩面派”的做法讓公眾開了眼界,更有人因此而“戚戚然”。
首先是媒體有點“戚戚然”,作為中央媒體,如實報道,有理有據是最基本的准則,可緣何面對政府的辦公樓卻顯得有點“孩子氣”了,還沒有弄清狀況就開始一個勁兒的“唱贊歌”,試問,報道的編審是如何通過的?如今,相關人員說報道並非刻意安排,而是一場“意外”,言外之意就是說,中央媒體是主動“送上門”,“熱臉貼了冷屁股”。
其次是當地政府有點“戚戚然”,當初報道一出,鳳陽如潮好評,一直帶著“簡朴政府”的帽子優哉游哉,不僅如此,但凡貧困縣建豪華衙門的故事見諸報端,人們總會將其與鳳陽縣的“簡朴政府”對比,熟料,簡朴只是幻象,所謂的“標杆”也隻不過是“兩面派”罷了,紙沒有能包住火,豪華辦公樓的問世無疑給了當地政府公信力一記耳光,曝光后,調查、問責再說難免,想必,如今豪華辦公樓裡也有人“坐不住”了吧。
最后,老百姓有點“戚戚然”。面對“一心隻會講實話”的權威媒體,面對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理念的政府機關,詭異的劇情、扑朔迷離的真相,都讓公眾有點傻傻分不清楚了,公信力的代表們都謊話連篇,公眾還能相信他們能老老實實一心為民謀福利嗎?與“兩面派”為伍,民生保障、和諧構建豈不是一紙空談?
是一場媒體的“意外”,還是當地政府策劃的“情景劇”?抑或是公眾認知存在的“偏見”?偷換概念也好,文字游戲也罷,再巧舌如簧的辯解都會在群眾的監督下一敗涂地,關於劇情的后續發展,我們就拭目以待了。(晟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