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7 08:45: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渝中區大坪正街71歲的趙大爺獨自居住,愛喝酒的他常常酒后撥打110,有時是說沒帶鑰匙,有時是說摔倒了,其實他是不堪寂寞,就想找民警來了好有人說話。近日,大坪派出所民警介紹,經統計,趙大爺一年來竟然撥打了1483次110。(8月6日《重慶晨報》)
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大爺頻繁撥打110報警擾亂了公共秩序,浪費了警力應該受到相應的處罰。但鑒於條例規定70歲以上的不執行行政拘留,所以民警僅對趙大爺進行了批評教育。假若大爺屢教不改怎麼辦?就任其一直這樣周而復始持續下去嗎?細究起來,這不只是一個法律問題,而是涉及到孤獨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解決的“藥方”不僅僅在於“法治”,著力點應該放在“人治”。
趙大爺一年來竟然撥打了1483次110的痼疾其實是個社會“通病”,以前曾發生過68歲孤獨老太摁馬桶玩,2個月費98噸自來水和一老太家門口故意砸開水瓶引人關注的新聞。他們擁有一個同樣的“病灶”,即獨自居住,難耐孤獨寂寞,長期處於一種自閉、抑郁的心理疾病狀態,有的甚至難以排解孤寂走上了自殺之路的悲劇,這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這就注定孤獨的老人將會越來越多,呈社會化快速發展趨勢。
空巢老人的孤獨主要是由外出工作的子女不在身邊造成,還有因配偶離異或亡故造成。近年來,出台了法律規定子女要“常回家看看”,但不具備法律強制性,只是倡議而已。加之距離遙遠及探親假不具備等條件限制,靠子女常回家陪侍老人也不現實。因為子女要打拼自己的生活,即使偶爾回家也很有限。因此,要解決老人精神慰藉問題還是要走一條社會化發展之路。
有什麼辦法?可以借鑒各地一些好的成功范例。一是孤獨老人可以自發成立了“老年愛心話聊隊”,互相串門自救取暖,彼此互動精神慰藉。在浙江樂清樂成鎮西城社區,就有一群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老人愛心話聊隊活躍社區服務。
二是可以成立志願者陪聊服務機構組織,幫助老人化解孤寂。如北京就有志願者陪聊服務,老人可撥96156找陪聊者,隻要撥通96156社區服務熱線,便會有心理咨詢師、律師等專業陪聊志願者接聽電話,給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專業建議。
三是家政服務市場內容可以設立精神慰藉服務項目,適當按照鐘點工提供有償服務。正如趙本山和宋丹丹合演的小品《鐘點工》的“陪聊服務”那樣,也可解決一些問題。
要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孤獨老人的精神養老問題,還是要大力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比如按照以公辦養老保托底、民辦養老求提升、社區養老加力度、居家養老有創新的總體目標,謀劃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發展的新思路,讓每位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福州市按照特殊人群優先、以“空巢老人”為重點的原則對生活困難老人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就值得借鑒推廣。
□ 徐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