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7 08:50: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如果有人提問:“你會用渾水泡面吃嗎?”估計絕大多數人會直截了當地回答說:“不會”。
2014年8月4日,身在雲南昭通抗震救災前方的央廣網記者和騰訊拍客等信息源卻明確告訴世人,地下水和自來水因為地震水質渾濁,潔水有限優先供應傷員,而解放軍、消防官兵等救援人員,隻能用渾水泡面、做飯。
“渾水泡面”新聞一經傳開,很快就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廣泛熱議。其中,相當數量的人表示懷疑,或者予以否定﹔而不少活躍網民更是上綱上線為:官方又在作秀了。
《環球時報》也積極地參與,而且於2014年8月5日晚,通過其官方網站編發了題為《救災部隊:渾水泡面不屬實 勿輕信傷害前方士氣》的文章。該文顯示,在這次救災中,有關“震中食品匱乏,救災官兵用渾水泡面充飢”的一組圖片格外令人揪心。環球時報記者5日就此向前方救災部隊求証時得知這是一則假新聞。一名前方救災部隊的負責人向《環球時報》記者確認,經查証,沒有發現救災過程中出現相關情況。
僅就事論事,《環球時報》的查証精神值得肯定,其本意是好的,然“渾水泡面”之情況確實是客觀存在的。因此,8月6日上午,環球網要聞部副主任郝珺石還公開向央廣網記者和騰訊拍客予以道歉。
“渾水泡面”事情,不由得會讓我們聯想起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時出現的 “林浩事件”。其時,在眾多媒體和一定層面官方等有關方面的合力下,年僅9歲的林浩被打造成了“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其后,林浩又成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年齡最小的國旗手。同年,他又入選環球時報《影響世界的20位少年》和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且在2011年1月,作為59位杰出華人中唯一兒童,亮相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籌拍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
但是,抗震救災之后,有關媒體的新聞報道卻表明,林浩就是一個被包裝出來的人物。譬如,曾有媒體披露,“映秀鎮中心小學副校長張春東也稱,在地震中是他親手把林浩從廢墟中抱出來。張春東強調說,‘我沒有看見林浩救同學。當時很亂,我不知道林浩之前做了什麼。’” “到了后來,林浩應邀到北京電視台錄制節目時,也親口否定了自己之前的說法。學校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在映秀板房區,一位村民說:“‘這就是為了樹立一個典型。我們這裡都知道,事實並不是那樣。’“另一個村民認為,林浩的事跡隻有一個人的講述,自始至終缺乏被救一方的求証。”
不可否認,官方至今沒有就林浩是否涉嫌造假公開表態,然在無數人的心目中,林浩根本不是一個真英雄。起碼,其光輝形象也是打折的。
《環球時報》這次跟央廣網和騰訊拍客等“叫板”,或許也是對“林浩事件”記憶猶新所致。
試想:《環球時報》官網在發文之前,如果就“渾水泡面”事情跟央廣網溝通一下,那麼,其“不實新聞”就可能不會出籠,而不會給有關救災戰士、央廣網記者和騰訊拍客,以及億萬網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
就一定意義來講,正因為《環球時報》的有關人士在“渾水泡面”的事情上,不信任央廣網的,所以其就僅憑“一名前方救災部隊的負責人”的一面之詞,而犯錯了。
其他對“渾水泡面”持疑或否定者,以及譏諷官方者,究其本質,跟《環球時報》的毫無二致。
事實上,回顧“渾水泡面”事件的前前后后,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不認可“渾水泡面”凸顯中國社會信任危機。也就是說,正因為彼此之間缺乏互信,所以才會有“真新聞”被“假新聞”否定,才會有“渾水泡面”之真事被好多世人不認可的情況發生。是故,隻有整個中國社會不斷地增強互信,才可能根除很多問題。(文/羅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