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8 06:46:26|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歸根結底,在這個年代,香港購物不是不可替代的了。 |
截至7月,香港零售額指數已經連跌5個月,對於“購物天堂”來說,這樣的記錄很罕見。2003年自由行開通以來,香港零售額基本上是一路上行,年銷售總額10年漲了2.5倍。去年,零售額大漲11%,今年卻陡然回落,原因何在?
坊間有許多說法,每種都繞不開內地。一是內地經濟放緩了,影響香港市場﹔二是內地網絡購物逐漸興起,許多商品不用到港也能買到﹔三是,香港的“反內地”情緒,讓內地客人卻步。
香港零售業興衰,內地客說了算,這種說法大體上是靠譜的。1997年到2003年,香港受亞洲金融風暴和非典荼毒,樓市腰斬,經濟大跌,6年緩不過勁來。之后自由行開通,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生效,經濟開始復蘇。
內地客人去香港,從來都不只是為了玩,購物才是重頭戲。在這個自由港,你能買到最新款的國際大牌,定價能比內地低幾成,還經常有打折。據香港媒體粗略估算,內地客人這幾年在香港的消費,購物支出佔了七到九成。去年,內地客在港購物花了1700億港元,撐起香港總零售額的1/3。
香港這5個月銷售額下跌,其實主要是跌在奢侈品上,光是6月份,奢侈品銷售就跌了近三成。這就更加坐實了,內地客離去是造成此次蕭條的主因,因為他們一直是奢侈品的最大主顧。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內地客失去購物熱情呢?反腐、內地經濟放緩,應該說都是合理的解釋。不過,從時間點推算,這些恐怕並不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究其內因,還是香港某些極端分子刻意制造的反內地氛圍,惡心到了內地顧客。
中國經濟2012年的增長率為7.8%,已經開始放緩,中國的反腐大幕,同樣是2013年就已拉開,而2013年香港的零售額卻出現了“尖峰時刻”,大漲11%。所以,這其中的因果關系,時間上並不怎麼匹配。而香港零售業首次下跌發生在今年3月,巧合的是,就在前一個月,香港發生了鬧市驅趕、咒罵內地游客的“驅蝗”游行。
這件事對香港的好客形象傷害巨大。因為不像之前內地小妹妹在地鐵吃面,父母與港人口角那樣的單一偶發事件,“驅蝗”是個有組織的行動,當面污言穢語,行為極端惡劣。固然我們可以從大局上說,這還是個別現象,但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內地游客懷著一腔興奮跑到香港,花了錢卻買來一頓有組織的臭罵,那將是多麼一件多麼堵心的事?所以,雖然沒有統計數據來佐証,從情理上說,這件事也必然會讓一些本來打算赴港的內地人改變主意。何況,后來又發生了內地小童便溺遭拍事件,還有集體模仿內地人隨地便溺事件……誰又願意花錢買惡心呢?
歸根結底,在這個年代,香港購物不是不可替代的了。買照相機,都是內地代工組裝,在內地買或許更便宜﹔買服裝,內地什麼牌子都有,最多新款晚到幾天﹔去新加坡、澳門,或者直接去歐美原產地,又有什麼買不到?實在不行,還有萬能的網絡代購……實際上,香港由於租金飆漲(銅鑼灣已經榮登世界最貴商鋪),商品的價格優勢正在縮水。
在筆者看來,反內地事件固然是極端政治勢力唆使之下,一小部分人的行徑,但確確實實傷害到了香港的形象和內地人的購物意願。對於香港那些不做生意的普通百姓來說,很容易把外來客當成是種滋擾,再經別有用心的人一煽動渲染,負面情緒也會發酵。一位香港朋友甚至告訴我,內地游客常反映有些香港服務員態度不太好,“其實他們對香港人不會,就是對內地人才會不耐煩。”
而香港特區政府,雖然一直公開譴責極端分子的行為,但在政策上也已經受影響,比如拒絕雙非孕婦,限制內地客帶奶粉,以及最近正在討論的縮減自由行規模。凡此種種,對內地顧客來說,都是帶有歧視性的無形壓力。
香港的反對派政黨雖然無所建樹,但成事不足卻敗事有余。現在香港被泛政治化的氣氛籠罩,什麼事情都能往兩地矛盾上扯。一些本來可以疏散內地客流的舉措,比如興建邊境購物城等,也被抹黑成“賣港求榮”,陷入議而不決怪圈。泛政治化氣氛一日不除,“購物天堂”風採一日不復。(文/黑白自在)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