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1 08:27:11|來源:海外網|字號:
根據《北京大學章程》(公開征求意見稿),北大首次在校學術委員會中,設置學生委員。在這個學校最高學術機構中,學生委員將參與行使包括討論決定學位授予標准、審查評定教師職務擬聘人選、受理審查學術不端行為,裁決學術糾紛等職權。學生委員首先要學術杰出,其次,主要由學生選舉產生。屆時,預計將有10%左右的學術委員會委員由學生組成,任期1年。(8月10日《新京報》)
學術委員會能夠決定教師的職稱評定、職務聘任,可以說掌握著操控教師生死的大權,因此,讓學生進入學術委員會,和常見的學生評教不同,已經超越了監督的范疇,使學生具有了監管老師的權力。難以想象,當一個大學教師的課堂裡坐著學術委員會的學生委員,他會是怎樣的心情,是否還能揮洒自如。盡管“天地君親師”的觀念已經陳腐不堪,但師生之間畢竟不是單純的權力關系,更不是顧客和上帝的關系,師道尊嚴總歸還是要維系的吧?
即便拋開教師可能面臨的尷尬不論,北大此舉也難有實際的意義。一者,國內高校的學生會組織以及學生社團,基本上都處於行政權力體系之內,此外並不存在獨立的學生自治組織,在此背景下學生委員無論是由“學術杰出”者擔任還是“由學生選舉產生”,都將更多地代表行政官員的意圖而非學生的利益。二者,由北大燕京學堂選址靜園一事不難看出,被認為傳承了“五四精神”的北大和國內其他大學一樣,教授的話語權十分有限,所謂“學術委員會”是否獨立於行政權力也就非常可疑,如果說連教師的意志尚不能暢達,那麼10%左右的學生委員席位,恐怕也就和一些地方的聽証會一般,純屬擺設。
譬如有一座老房子,已經破爛得不成樣子,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翻修重建,但房主害怕麻煩,只是在外牆粉飾一番,讓老房子看起來煥然一新,但實際上還是破破爛爛。北大“學術委員會設置學生委員”的新章程,正如老房子的裝飾,徒具觀賞性而已。
治理高校學術腐敗,治本之策隻能是堅定不移地推進高校去行政化。與其吸納學生進入學術委員會,讓學生監管教師的學術活動,擔負其不應承擔也無法勝任的重任,不如大刀闊斧地改革,讓學術委員會體現大多數教師的意志,獨立地行使學術權力。(趙勇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