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1 08:28:18|來源:海外網|字號:
網絡媒體曝光《海口投資千萬開墾項目現“豆腐渣”用竹簽代替鋼筋》引發輿論關注。海口市國土局作出了回應:網文說的項目為海口美蘭三江金墓坡耕地開墾項目。該項目總投資535.1618萬元。網絡熱議的是該項目中的閘閥井的蓋板。井裡面主要放置水表、開關等。經現場初步抽檢4塊,閘閥井蓋板中確實存在“竹簽代替鋼筋”現象。 (8月10日《京華時報》)
從“竹簽井蓋”被曝光,到作出回應,這經歷著不同凡響的過程。表面上看回應的時間是個把星期,但是,在網絡時代的今天,這種回應顯然有點漫長。鑒定4塊井蓋其實很簡單。海口國土局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完成,開著公車,跑到涉事地點,掀開井蓋,朝著地上一摔,竹簽就可現出原形。用手機將現場看到的情況一發,這回應應該就可以迅速完成。
而實際上,雖然國土部門對“竹簽井蓋”也作出了“是事實”的回應,但是用個把星期的時間進行回應“是事實”還是顯得有點被動了。不過,就整個事件來看,當前的回應,連個井蓋子也沒有掀開。對於這起事件的處理,公眾希望看到的是首先掀開這個“蓋子”,在掀開了“蓋子”之后,還要抽出裡面的“筋骨”。
這個“竹簽井蓋”裡究竟蓋著什麼?國土部門的說法是這些井蓋下面放置的是水表、開關等等。這樣的回應其實已經在為自打掩護了,這言下之意是很明白的:沒有那麼嚴重,這不是街頭的窨井蓋,這只是為了遮擋水表、開關的蓋子。實際上這種回應,有點埋怨公眾小題大做的意思。而對於他們所說的“經現場初步抽檢4塊井蓋”的回應,也是需要質疑的。一個工程的投入使用是有嚴格的驗收環節的。對於井蓋當然也是需要驗收的,否則工程就不能交付使用。那麼,到了被媒體熱炒的時候,才想起來去“初步抽查”是不是有點晚了?難道當初驗收的時候沒有“正式抽查”?一個投資幾千萬的工程,出了事情為啥還僅僅“初步抽查4塊”,而不能是全面掀開?國土局回應還有一項內容“按照工程標准,井蓋裡需要使用10多根小鋼筋”。既然“使用10多根小鋼筋”是工程標准,人家使用了10多根小竹簽,你們為啥沒有發現?這些問號都需要有關部門掀開井蓋才能水落石出。
而僅僅水落石出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一鼓作氣將這些“竹簽井蓋”裡深藏的“違法筋骨”給抽出來。這些“筋骨”實際上就是權錢交易的違法行為。我們需要抓住這麼幾個環節:一是,這些“竹簽井蓋”是誰同意定制的。井蓋的生產有著嚴格的標准,如果不是特意定制,生產廠家絕不可能生產這樣的“竹簽井蓋”﹔二是,這些“竹簽井蓋”是如何躲過了監理人員的火眼金睛?這樣的井蓋別說是專業監理人員了,就連老百姓都能看出來,他們為啥就看不出來?每一項工程都有監理人員,我國已經實施工程監理終身負責制,這需要來一次“終身負責”了﹔三是,這些“竹簽井蓋”是如何通過工程驗收的?工程驗收是最后的關口,即使工程施工中有問題,在這個環節也是可以糾正的,難道最后一個關口也淪陷了?其實這裡面掩藏的不是不作為的“筋骨”而是權錢交易的“筋骨”,我們需要用抽筋扒皮的嚴厲進行懲處,否則“竹簽井蓋”就永無脫胎換骨的時候。我們已然看到很多起這樣的“竹簽井蓋”事件早已走在爛尾的大道上.......(郭元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