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2 11:13: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一劇,其實是中國高層政治通過電視逐步實現日常化進程的一部分。通過大眾傳播和討論,有助於觀眾更好地了解政治和政治人物。當政治和政治人物展現出更加豐富的面貌,其所蘊含的主流價值觀才能更易為民眾所感知和接受。 |
8月22日,是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在距紀念日前兩周,一部名為《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電視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絕對的黃金檔,加上足夠的前期造勢,使得該劇剛一播出即產生了巨大反響。
在鄧小平誕辰前播出此劇有何深意
海外網“俠客島”專欄對此劇的介紹是:“這部電視劇走出了原先紀錄片的套路,更為真實地還原了鄧小平在1976年到1984年間的生活。”
相應地,本劇主演、飾演鄧小平的演員馬少驊如此解讀劇本的可靠程度:“中央文獻研究室以3年時間創作了60萬字劇本,他們專門研究鄧小平的人,資料數據比較全面,是經得住考驗的,並且在拍攝過程中一直為我們提供指導。”
首集播出當晚,@人民日報 微博說:《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熱播。無論溫情細節,還是一些歷史人物首次亮相,都是改革年代壯闊圖景的真實再現。一部電視劇,拉開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序幕,也應和著當下國人最深沉的渴望:前方別無它途,唯有革故鼎新,才有光明前景。上下同心,將改革進行到底!
“俠客島”周末推送《中央紀念鄧小平誕辰11周年的政治深意》,從中共領導人的角度解讀含義:“習近平上任后,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積累下來的層層矛盾,還有龐大的利益集團,更急切的還有意識形態領域對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爭議。尤其在知識界和民間輿論場中,或者借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或者借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爭議的核心,就是毛澤東和鄧小平兩個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
《北京青年報》的公眾號“團結湖參考”也希望解讀出類似的信號:“有媒體觀察,習近平的行經路線和鄧小平當年南巡的線路也大致相同。這,當然不是一種巧合。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親自就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向全會做了說明。今年年初,習近平又以深改組組長的身份亮相。……以這樣連續的脈絡來觀察《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播出,就可以看到,這不僅僅是一部致敬之作,更是一個引領未來方向的政治預言。”
相比鄧小平,另一些角色可能更受關注
當然,更多觀眾關注的不僅僅是這部電視劇的深層含義,還有劇中出現的另外一些人物。馬少驊接受新浪專訪時特別提到:“劇中華國鋒、胡耀邦等很多領導人物都會出現,也許會發生很大震動。”
震動已然不小。《環球時報》周一社論直接用了標題“《鄧小平》劇還原華國鋒等值得稱道”。“這部片子對‘脫敏’有突出貢獻,成為輿論的強烈印象。至於這樣的‘脫敏’尺度是否令人滿意,以及這些‘脫敏’是否足夠恰當,價值觀不同的人自然會有延伸性爭論……”這是《環球時報》的評語,“……我們認為這一大方向是積極的,《鄧》這部片子是其中有標志性意義的進展。”
可能是仍躊躇於“禁區”,《環球時報》幾乎沒有提及任何劇情相關內容。但《新京報》就特別提到了胡耀邦,盡管胡耀邦這個角色尚未登場:“一些過去影視作品很少涉及的‘敏感人物’,如華國鋒和胡耀邦等,得到了較為全面的藝術呈現。盡管此前在《浴血堅持》等劇集中也出現過胡耀邦,但故事的背景均設為1949年之前,而華國鋒則是首次在電視熒屏上出現。重要政治人物從‘不可見’到‘可見’,無疑預示著主流政治敘事至少在符號層面上,具有了比以往更大的包容性。”
《新京報》與《環球時報》殊途同歸:“《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一劇,其實是中國高層政治通過電視逐步實現日常化進程的一部分。通過大眾傳播和討論,有助於觀眾更好地了解政治和政治人物。當政治和政治人物展現出更加豐富的面貌,其所蘊含的主流價值觀才能更易為民眾所感知和接受。”
騰訊網歷史頻道的討論則更加深入,為華國鋒單獨制作了一期專題,內容即是《鄧》前幾集關於粉碎“四人幫”的劇情:“具體而言,前兩集中,涉及華國鋒的重大歷史問題有二:1、在‘粉碎‘四人幫’’事件中,華起到了何種作用﹔2、在‘鄧小平復出’過程中,華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作者通過列舉中共中央官方文件和《人民日報》文章總結對華國鋒“從1981年的‘重要’、‘有功’,到2011年的‘領導’、‘提出’、‘決定性作用’,此種變遷,歷時30年。”
備受關注的並非隻有這幾位“敏感”的前領導人。據媒體報道,該劇制片人高成生透露,在劇中飾演習仲勛的張嘉譯是“零片酬”出演,“為了趕檔期,他凌晨就起來化妝,一天趕四個點位拍攝。”在電視劇開播之前,@央視新聞 在微博上貼出的九張劇照中,張嘉譯飾演的習仲勛位列第一。
實際上,盡管這部電視劇被賦予的意義不小,但嚴肅媒體的討論聲音實際上不算大。相比之下,一些市場化媒體,特別是商業媒體對該劇的討論不僅內容豐富,其落腳點也更為微觀而務實。固然如《新京報》所言,“電視劇的生產者和播出方體現出明確的話題營銷意識,不斷通過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的滾動討論,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觀眾的關注點也確實稱得上耐人尋味了。(文/邱天人)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鄧小平 四人幫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