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3 06:59:09|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道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7月31日刊登題為《亞洲的領導人與經濟軟實力》一文。作者為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蘇薇·多格拉和新加坡理工設計大學博士后研究員胡君杰。
文章稱,印度尼西亞選舉雅加達省長佐科·維多多為該國新總統。他加入了包括印度總理莫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人在內的新亞洲領導人行列。憑借他們帶有民族主義色彩但又是外向型的、以增長為導向的議程和迅速決策,這些領導人正努力重新界定亞洲力量與身份。這些國家與其新領導人很可能令亞洲掌握控制權。它們不僅代表超過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而且是一些快速增長的經濟體。
伴隨多哈回合等機制的削弱和持續的全球金融無序,亞洲領導人們有必要攜手合作,採取共同行動防御金融和主權風險並保持強勁增長。新亞洲領導人面臨的挑戰是在21世紀的新力量均衡格局中找到協作方式並管控戰略糾紛。新領導人掌舵后,隨著他們著眼國內,以解決人們對於增長和就業的需求,這些國家(以及亞洲)將迎來更穩定的國內與政治運行運作。
領導人經濟學興起
文章認為,雖然亞洲領導人們也談論領土糾紛與沖突,但經濟改革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面對即將出現的增長減速和經濟低迷,地區決策者們努力以新經濟改革來重振經濟,例如“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以增長為中心的“李克強經濟學”、“莫迪經濟學”與其對自由市場的關注以及印尼新總統的“佐科經濟學”可能提出的類似方案。
隨著美國和歐盟經濟繼續低迷,亞洲國家正日益將視線從西方移開,轉而與其他亞洲國家開展貿易。在某些例子中,西方市場徹底遭到冷落。最大的一個例子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一區域包括約19億人口和約4.5萬億美元的貿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也意在將東盟、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系在一起。
文章稱,這一地區內的潛力能夠為亞洲領導人們提供必要的刺激,促使他們協作開展經濟改革,並帶來更強經濟表現。這方面存在機遇,因為西方國家的經濟表現一直很弱。世界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稱,中國今年內就將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日本正表現出走出多年經濟衰退的跡象,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也各有增長潛力。
新領導人的責任是,以軟實力為手段、以經濟學為關鍵工具開展協作、加強溝通。畢竟,一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加強大的亞洲符合這些領導人的最大利益。更重要的是,這些亞洲領導人的集體願景或許能變成通往共同經濟軟實力姿態所帶來的一種泛亞身份的墊腳石。
創造經濟發展空間
文章認為,走向亞洲協作局面的軟實力路線或許看似是一條不錯的前行道路,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亞洲國家的很大一部分軟實力最初發展目的是抗衡彼此的地區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這四個國家都卷入了領土糾紛,它們的領導人將經濟軟實力視為進一步推進本國目標的一項關鍵手段。
文章稱,這說明運用經濟軟實力可能會起到反效果或遭遇抵抗。經濟軟實力的這個“陰暗面”最近在越南暴露了出來,當時大規模暴力示威將目標指向中國在越南的經濟影響力的象征。
然而,雖然有這些地區關系緊張和對抗存在,但亞洲國家之間在外交和政治上越來越互相依賴。亞洲外交一直更加微妙,更加非正式,以幾十年來的信心建立措施和一個各級別外交人員之間的人際關系網絡為基礎。與之類似,軟實力的運用也往往更加微妙、非正式和靈活。
文章稱,軟實力可以通過積極協作進行調整和重組,即使這樣做是為了現實利益。事實可能証明,對硬實力不斷提升的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來說,開展軟實力協作而非競爭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戰略。通過証明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尤其是在本國的后院,中國能夠創造本國經濟持續發展所迫切需要的空間。
有助解決領土爭端
而且,以共同繁榮為基礎的經濟合作可能大大有益於培養更密切關系並促進友好,尤其是在此類合作帶來的好處能夠穿越經濟階層向下滲透時。共同獲益和共同繁榮的承諾構成經濟軟實力的基礎,將在統一亞洲國家的經濟和戰略目標方面發揮作用。
換句話說,一種以經濟改革和相互依賴為基礎的亞洲集體軟實力身份的潛力值得探索。
文章稱,這種集體軟實力身份不僅將有助於和平解決領土爭端,而且將使亞洲國家得以聯手爭取在全球治理中扮演一個更重要角色。亞洲在國際政策機構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機構中仍然沒有得到充分代表,那些機構仍主要由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主導。
最后,通過促進更大程度上的軟實力協作,正在崛起的亞洲國家能夠使自身成為全球一支不可忽視的集體力量。考慮到這些亞洲經濟體的實力和新領導層對經濟改革的承諾,軟實力協作越來越可行。這將使亞洲能夠在地區穩定和集體命運方面減少對西方的依賴。
經濟表現,共同繁榮,經濟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