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3 09:55:03|來源:廣州日報|字號:
絕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在找到工作后還需操心一件事,那就是給自己薄薄幾頁紙的檔案“安家”,但“安家”需要繳納每年上百元的管理費。據新華社報道,各地人社部門收取的檔案保管費堪稱天文數字——全國每年人事檔案收費至少數十億元。
檔案保管費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一些地方最初的年收費高達七八百元,近幾年才將收費標准調到每年一兩百元。盡管如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現在這種“鋼筆+手指頭”的檔案管理模式,以及去向成謎的巨額檔案管理費,都已嚴重落后於當前的信息化時代。這個飽受詬病的“怪胎”,應盡早退出歷史舞台。
從屬性看,檔案管理費一隻腳踩在市場,另一腳卻踩在“計劃”之中。按理說,保管人事檔案屬於公共服務的范疇,就業和社保經辦機構也屬於公益服務性質的單位,但現行的檔案托管採取的卻是商業運作﹔各地的人才管理市場雖然叫“市場”,但實質卻是人社部門的下屬事業單位,其收費也具有行政壟斷色彩。
從收費的對象看,公務員的檔案享受免費管理待遇,國企職工由單位付費﹔收入穩定的人群享受免費檔案托管服務,而流動人員則要為自己的檔案向管理機構付費。不同的人在進行檔案調動時,手續繁簡程度也不相同。這種“看人下菜”的管理制度,讓一些人覺得不公平,也讓人懷疑檔案管理的運行成本沒有明白賬。
將檔案管理費稱為“怪胎”,還因為公眾並不知道這筆錢最后去哪兒了,是否會成為一些部門的“小金庫”。按北京市人社局的回應,檔案費採取收支兩條線管理,收費統一上交市財政,所需經費由財政局每年下撥。但目前沒有一個省份公開過檔案管理費的具體使用、支出明細,不得不讓人疑心檔案費可能是一本糊涂賬。
一方面用“必須存檔”的規定將檔案管理與報考公務員、買房、子女上學等福利挂鉤,迫使人們不得不向這種帶有壟斷性質的收費低頭﹔另一方面,費用管理又缺乏“陽光”,信息公開工作做得不到位。在中央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規范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大背景下,加快檔案管理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
尤其在公共管理信息化大勢所趨的當下,固守落伍的檔案管理制度,並非明智之舉。檢索媒體報道,很多地方都曾出現紙質檔案丟失、損毀的情況,最終往往讓公眾為相關部門的管理落后埋單。現如今,隨著司法記錄、征信體系不斷完善,與時俱進改革檔案管理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檔案系統的呼聲越來越高。
改革涉及復雜的利益博弈和利益調整,可以預見的是,一些職能部門在“自我革命”時可能會出現動力不足的情況。因此,讓落伍的檔案管理制度退出歷史舞台,可能需要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進行統籌和規劃。當然,檔案管理制度改革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確保穩妥,有序推進。
作者:湯嘉琛
怪胎 安家 檔案費 檔案管理制度 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