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08:47:00|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字號:
7月8日,東航MU2528(三亞—武漢),在武漢進近階段聯系塔台時,因塔台管制員在崗位上睡著,多次呼叫無人應答,未能與塔台建立聯系,后在進近管制員指揮下復飛,經進近指揮向塔台電話聯系后,此過程復飛12分鐘之久安全落地。(8月20日南方都市報)
坐過飛機的人通常知道,飛機在機場上空爬升或下降的階段,顛簸最厲害,它要在這裡完成航路空域和機場空域之間的飛行轉換,需要進近管制服務,指揮飛機調整高度,對准跑道,避開地面障礙物順利降落。這個過程有著嚴格的標准和操作規程,需要飛行員和管制員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准確操作。然而,塔台管制員在崗位上睡著,導致飛機與塔台失聯,后在塔台的下層工作、通常看不到飛機的進近管制員指揮下復飛,12分鐘之后才安全落地,著實讓人后怕不已。
如果說飛機在機場上空久久盤旋,不知如何下降,已經讓人大驚失色,而一些所謂的民航業內人士的“不同看法”則更令人駭然。認証為“民航飛行員”的知名網友“歡樂的雲端之上”說:“有朋友問我此事的危險程度?我隻介紹一下,美國至少有50%以上的機場是無人管制的機場,也就是根本就沒有管制員的,公開這種內部文件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筆者大惑不解:美國至少有50%以上的機場是無人管制的機場,是否代表我國的機場也可以無人管制?美國至少有50%以上的機場是無人管制,反過來說美國還是有近50%的機場是有人管制的,無人管制和設專人專崗管制,崗位責任恐怕應該截然不同吧?倘若有人和無人一個樣,為何要虛設這個崗位?在經濟疲軟的背景下,你以為美國人都是大傻冒,把錢往水裡扔嗎?
此次東航MU2528事件被確定為“一起人為責任原因的不安全事件”,理應有人問責,但所謂的業內人士卻歸咎於“一線管制員的勞動強度、工作環境、降待遇所帶來的職業認同感低”。誠然,航空飛行是特殊工作,要求嚴格,圍繞飛行的一切工作都責任重大,工作人員壓力也大。但是,正因為人命關天,更要求工作人員恪盡職守,對乘客的生命負責。況且論起勞動強度、工作環境、待遇,比一線管制員差的職業和崗位恐怕不少,倘若都因此“睡崗”,相信很多行業都要癱瘓。職業認同感低有多種因素,退一萬步說,假如當事人對自己的工作環境和待遇不滿,可以跳槽、可以辭職、可以逐級向上反映甚至法律維權,而決不能以此為借口而拿性命攸關的工作當兒戲。
航空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看到,該調查處理結果冠以“不公開”字樣,“民航飛行員”也在微博上指責“公開這種內部文件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可見悄無聲息地內部處理是行業慣例。而近年全球不斷發生重大空難,尤以今年發生最頻繁死亡人數最多,除了日益復雜的外部因素,還有多少類似“睡崗”這樣不為乘客和公眾所知的行業“機密”?又有多少無辜的生命為此買單?
塔台管制員“睡崗”緣於安全責任“下崗”。有關部門應該針對此起人為事故的暴露出的睡崗、進近與塔台管制移交等問題進行安全整頓,對守夜制度和崗位監督責任進行科學評估,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情再度發生,還要以此為戒,舉一反三,強化崗位安全責任和規章意識,嚴肅紀律作風,尤其要杜絕“問責先問環境和壓力”的推卸責任、漠視安全的危險思想在行業內習慣性存在。(斯涵涵)
管制員,塔台,下崗,安全責任,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