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09:06:00|來源:海外網|字號:
與以往不同的是,以“臟、亂、差”出名的菜場,人行道上沒有任何攤位,別說小攤小販了,連正兒八經有營業執照的沿街店鋪外都沒有任何雜物。(現代金報)
乍一看,這市容不是很好的嗎?這不是城市管理者一直都向往的管理效果嗎?但這一結果,不是靠文明執法、規范執法得來的。且看,“一輛皮卡車,一輛小貨車,外地口音,好幾個文滿文身,彪形大漢,不穿制服,不戴標牌,還帶了電警棍”、 “我的花盆被踢翻后帶走了,我不敢再放在門框交界處了。”、“我正收拾那些爛水果,暫時擺在門口階梯上,然后被一腳踢飛”,“也有人想把他們的行為用手機拍下來做証據,可是手機都被砸了。”明眼人一看,都應明白,這應該是一伙暴力人員,說是“打砸搶”顯得有些嚴重,但與執法者應該是不挨邊的。但有一個細節,“當時開車的正是穿制服的城管隊員,從頭到尾這名隊員都沒下車,隻坐在駕駛室裡。”這難道是城管出的新招兒?如果猜測屬實的話,城管帶著社會閑散人員暴力執法,也真是太奇葩了吧!
“城管”成為熱詞,成為社會焦點群體,源於不文明執法,說得不客氣一點兒,與暴力執法是有關系的。近年來,城管暴力執法事件屢見報端。4月19日,浙江蒼南縣就發生了城管暴力執法引發的千人圍困,險些發生更大規模的突發事件。為什麼在媒體、民眾、制度的三重“防護”下,依然會屢屢發生這樣的事件?誠然,城管處在城市治理的最基層,執法環境極其復雜,他們的工作得不到認真指導、監督,導致錯誤的發生。一旦出事,一些地方的城管成了政府治理不善的替罪羊,甚至全國的城管跟著背黑鍋。但是,這不應成為打人的借口。筆者認為,作為窗口單位,本應成為樹立黨的形象,聯系服務群眾的主體。一方面,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成為當前的主旋律,還要從提高准入門檻,嚴把城管隊員入口著手,同時,加強隊伍管理,使城管這一行業從管理型逐漸向服務型轉變,極推行人性化管理,親情化服務,在執法過程中對管理對象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少一些粗暴埋怨﹔多一些疏導途徑,少一些強制執行﹔多一些親情提示,少一些行政處罰。另一方面,加強城市管理,不僅是城管一家之責任,堵不如疏,給經營戶多一些合法生存的空間,這需要主政一方的官員通盤考慮,科學決策,這樣就會為服務者和被服務對象定格“美的距離”。
踐行群眾路線,不是一個人、一個群體的責任,是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站在服務群眾第一線工作人員責無旁貸的使命!(王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