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6 08:52:12|來源:紅網|字號:
“相當於顧客點一隻白切雞,在享用前,雞的一條腿已被稅費‘吃’掉了!”廣州市飲食商會近日向“中國網事”記者提供的一份清單顯示,當地餐飲業稅費有50項,稅費總額約佔企業營業收入的12.5%,而且銀行卡刷卡手續費也與珠寶金飾執行同一標准。許多餐飲企業呼吁,隨著成本上升和電子商務倒逼,包括餐飲在內的商貿企業已全面進入“低利潤時代”,及時調整稅費標准有利於商貿業健康發展,進而促進消費。(8月25日新華網)
乍一看,賣一隻白切雞,一條腿被稅“吃”掉、稅費總額佔整個行業營收的12.5%,似乎“苛稅猛如虎”,把餐飲業的利潤榨得精光。加之公款消費退潮,團購、網售等電子商務的倒逼,餐飲業面臨破產的窘境,減稅是必由之路。但仔細思量,情況卻並非如此,賣雞丟掉一條腿,並不是給餐飲業減稅的理由。
首先,從橫向看,高稅賦並非餐飲業特有的“風景”。其實,在當前發展階段,整個中國社會的稅賦比重都相對較重。比如,對生產型企業而言,增值稅的稅率為17%,僅此一項就可以完爆整個餐飲業。更何況,餐飲業既不是航天、雲服務高精尖行業,也不是光伏、電子商務等重點扶持產業,為何享受減稅的“首發”待遇?
而且,對零售業而言,紙面稅率並不等於實際稅率。以餐飲業為例,由於中國人並未養成隨手索要稅票的習慣,造成不開、少開、漏開發票的現象非常普遍。如此一來,餐飲業的稅賦大大減輕,實際稅率遠遠低於12.5%。因此,賣一隻白切雞,一條腿被稅“吃”掉,只是看著嚇人,實際上卻被行業組織利用在“唬人”。
正如白酒行業遭遇的“倒春寒”一般,餐飲業也在公款消費退潮中掙扎求生。但飲食商會在此刻喊要求“減稅求生”,其實在無理取鬧。想想看,一隻雞原材料成本31元,酒樓售價68元,刨去所有成本,毛利接近110%,淨利潤也在50%以上,這豈不是暴利?其實,公款消費退潮后,“低利潤時代”應該是餐飲業的理性時代。餐飲業與其向社會要減稅,不如向市場要利潤,通過平民化、特色化轉型,迎來發展新機遇。
當然,適當的稅賦調整也未嘗不可。有關方面,可以通過稅率杠杆的調節作用,比如,給小微型、特色型餐飲企業減稅,引導餐飲企業轉型,更多的把目光轉向民用市場。通過特色化服務,更好的服務大眾,贏得餐飲業發展的又一春。
文/薛家明
餐飲業,低利潤時代,白切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