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6 07:41:52|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8月26日電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稱,烏克蘭、俄羅斯和歐盟將於8月26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高層會談,就東烏克蘭局勢穩定方案、能源安全以及實施烏克蘭和歐盟的一項貿易協定進行討論。對此,《莫斯科時報》發表芬蘭國際問題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歐盟東部鄰國和俄羅斯項目主任阿爾卡迪 摩西斯(Arkady Moshes)文章指出,從目前來看,對於烏克蘭危機既沒有短期的解決方案,也沒有長期的解決方案,局勢錯綜復雜,但所幸談判各方都會仍是到各種潛在的危機,這為最終解決方案的出台提供了一線希望。全文編譯如下:
最近,歐洲就烏克蘭危機開展了一系列緊張的外交活動,這意味著歐洲、俄羅斯與烏克蘭可能會達成一個三方妥協。或者說,三方妥協至少是歐洲希望看到的。
首先,烏克蘭能否成功轉型,能否將生意和政治分開,能否成為一個行之有效的經濟體並建立起自由民主的制度,人們都還持強烈的懷疑態度。
寡頭們之間持續不斷的沖突,憲政改革的不確定性,以及政府各部門間極度缺乏合作都令烏克蘭的盟友們感到沮喪,同時也給持有懷疑態度的人以口實。人們不可避免地開始質疑歐洲的承諾是否具有正當性。
第二,似乎有這麼一種假設,即無論付出何種代價,俄羅斯都不會讓基輔在東烏克蘭地區獲得軍事勝利的。如果情況果真如此,那麼俄羅斯與基輔之間就不會達成什麼協議,這樣隻會導致沖突的進一步升級和更多的人員傷亡,而這則是不可接受的。
第三,從現實政治來看,俄羅斯的要求看起來並不過分:承認克裡米亞屬於俄羅斯,並將烏克蘭永遠排除在歐盟和北約之外。其中前者現在已成事實了。至於后者,即使是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前,就烏克蘭加入歐盟一事,歐洲內部本身就沒有太多的支持者。相反地,盡管烏克蘭還未能明確說明它將保証中立,但它尋求冷戰時期奧地利或芬蘭地位(芬蘭、奧地利系“永久中立國”——譯注)的擬議一直都未能實現。
最后,歐洲並不喜歡同俄羅斯發生沖突。主要的問題不是錢,畢竟,國際社會在2013年春天向塞浦路斯提供的援助貸款要比被禁止出口到俄羅斯的歐盟食品總價值還要高出兩倍多。
問題在於后現代歐洲的基本哲學思想——一個壞的妥協往往好過沖突,任何條件下的和平都要好過戰爭,甚至是貿易戰。另外,與俄羅斯對峙還會進一步損害歐盟的團結與凝聚力。
這些對於基輔來說都是壞消息。基輔再也無法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歐盟將會在某個時間點打算接受與當年格魯吉亞事件性質一樣的結果:雖然失去了領土(包括東邊沖突僵持的地區),但是仍提供經濟補償。
對於這個選項,其問題在於它無法提供長期持續的解決之道。毫無疑問,俄羅斯會收獲外交勝利,但區域中的結構性地緣政治競爭並不會就此消失。沖突也會以一種潛在的形式繼續進行。俄羅斯與歐洲大國的政治關系和互信都不會得到修復。這將會演化成國際事務並給安全帶來嚴重的隱患。
反過來,歐洲則面臨著進退維谷的情況:將同俄羅斯的經濟往來減至最小,寄希望於經濟衰落會最終改變莫斯科的外交姿態,或者重新回到“一如既往”的姿態,繼續向俄羅斯出售技術和武器,但這樣會提高俄羅斯的安全風險。
再者,烏克蘭危機也沒有短期的解決方法。對烏克蘭周邊地區,以及俄羅斯(有可能),烏克蘭東部的沖突僵持地區必然會成為不穩定之源。更糟糕的是,如果接受這筆交易的話,基輔政府可能會就此崩潰,同時也為烏克蘭真正的波黑化(Bosnianization)開啟了大門。
然而給人以希望的是,就烏克蘭危機,參與討價還價的各方都完全了解各種可能的負面影響。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他們可能早就建議一切重頭再來了。
解決方案 摩西斯 烏克蘭總統 永久中立國 短期 莫斯科時報 會談 國際社會 現實政治 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