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正文

艾美獎贏家《絕命毒師》:別把它當真

2014-08-26 13:05:00|來源:海外網|字號:

艾美獎

去年,65屆艾美獎把最佳劇集和最佳女配角頒給了AMC的《絕命毒師》(Breaking Bad),今年,它又在66屆艾美獎上獲得了包括劇情類最佳劇集、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劇本在內的五項大獎。而在此之前,它和《平常心》一起,獲得十六項提名,排在《權力的游戲》(19項提名)、《冰血暴》(18項提名)以及《美國恐怖故事:女巫團》(17項提名)之后。它的獲獎,再次証明了那條在教科書上被提到無數次的理論:文藝作品最重要的議題是寫人……

但在我們看來,這是一部“三觀”多麼不正確的劇集啊。人到中年的化學老師,發現自己身患癌症,時日不多,想給懷孕的妻子和殘疾的兒子留下一筆錢……如果這是一部國產電視劇的開頭,接下來的劇情走向,大概是這樣的:A化學老師重新認識了人生,堅持上講台,最后終於暈倒在講台上,感動社會各界,巨額捐款讓他走進了手術室﹔B化學老師辭職下海,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經歷一番波折,以及家人的共同努力(孩子為省錢不吃中飯之類),最終賺到巨款的同時,疾病不治而愈。

但《絕命毒師》卻自絕於人民,選擇了這樣一條道路:化學老師走上制造冰毒的罪惡道路,甚至還拉了自己的學生下水,從一個建立在房車上的毒品小作坊的制毒師,成長為壟斷南部毒品市場的大毒梟。他遇神殺神,見佛殺佛,給毒販丟化學炸彈,用王水毀尸滅跡。最后,成了毒梟的他,把妻子帶進自己藏錢的密室,妻子都嚇傻了。

觀看的過程中,我不斷用“人性”替它辯解,當下的我們,正患有“人性飢渴症”,隻要一個文藝作品自稱展現了“人性”,就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寬容,乃至熱愛。但《絕命毒師》裡的“人性”,顯然又不是我們當下能理解的那種“人性”,不是“黑和白中間有很多種灰”那種調調,它就是一個人的絕望,以及絕望帶來的破壞力。

不過,這些問題,在美國的比較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看來,都不是問題,他在剖析世界各地的神話故事之后得出結論,所謂神話,其實是一種隱喻,一個神話可以是非現實的,但其中的隱喻卻往往是現實的,指向某種普遍發生的事實,它是要用隱喻的方式,“表達出某個時間、某個社會可能體驗或實現的人類經驗。”他的理論,適用於所有的故事,故事即隱喻,一個沒有隱喻的故事,是沒有時代立足點的,事實上,他的理論,也影響到了許多寫故事的人。

正如當年那部改編自《聊齋志異》的電視系列劇的主題歌所唱的那樣:“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鬼怪只是隱喻,是人間不公的形象化,你要當真,你就輸了。

《絕命毒師》正是如此,主人公白老師是不是制毒師,並不重要。影視制作者和觀眾中間,其實有一道默契:這是假的,這是電影電視。制毒這條線索,可以用任何一種人生絕境來替換,他是人生中許多困境的隱喻,是人性深處的貪欲的隱喻,觀眾未必覺得制毒有多麼值得原諒,有多麼能夠理解,但觀眾能夠理解人生的困境,原諒人性的貪欲,他們看到的,是中年人的路路不通,以及生活之沉重。隻不過,這一次,劇集制作者,用制毒這樣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式,來完成這個隱喻。

正因為這樣,《絕命毒師》的制作者,壓根不去想這個故事的“三觀”問題。和他們沆瀣一氣的,還有各種影視獎,《絕命毒師》2008年開播,到現在得了50個獎,包括三次艾美最佳男主角,兩次最佳男配角,去年艾美獎,它獲了13項提名,並且因為在Metacritic(電影、電視節目、音樂專輯、游戲評論網站)上得到99分,成為2014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世界上評分最高的劇集”。

怎麼看待《絕命毒師》,其實就是怎麼看待文藝創作:它只是隱喻。別把它當真,但要把它的隱喻當真。

文章來源:韓鬆落——新浪專欄

(責編:於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人性 艾美獎 絕命毒師 劇集 制毒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