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8 07:27: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馬 戎
美國中部密蘇裡州的弗格森市和聖路易斯市本月先后有兩名黑人青年被警察在值勤過程中槍殺,引發美國民眾抗議浪潮。由於在抗議中出現搶劫和襲警事件,當地政府實行宵禁。此事引起各國媒體和民眾廣泛關注。
這幾起事件暴露出美國部分國民中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當邁克爾·布朗面對警察舉起雙手時,白人警察依然開槍殺死了他。許多民眾認為這是因為白人警察頭腦裡的種族偏見導致他濫用武力。所以,許多群眾在示威時做出的手勢是高舉雙手。他們參加示威活動,並不是反對現行法律和警察執法,也沒有提出任何其他政治口號,他們所反對的是警察在值勤中濫用武力,要求警察必須尊重所有種族公民的平等權利。
自建國以來,種族問題一直困擾著美國社會。20世紀60年代黑人政治運動出現一個高潮,當時以“黑豹黨”為首的激進黑人組織主張通過暴力建立一個“黑人的美國”,而以馬丁·路德·金為首的“民權運動”則明確反對暴力和“獨立”,以反對種族歧視、爭取種族平等作為主要目標。這一平和與理性的追求得到美國大多數白人的理解與支持,推動了“民權法案”的通過與實施。從此,追求公民權的徹底落實、反對種族偏見與歧視便成為美國改善種族關系的主要目標。但是,許多人頭腦中的種族偏見,絕不是一個或幾個法案就可以解決的。
盡管自“民權運動”以來,美國黑人的法律地位、政治平等和發展機會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在美國整體的社會分層結構中,黑人依然處於不利的地位,黑人家庭的平均收入大致只是白人家庭平均收入的2/3,黑人失業率通常是白人的兩到三倍,這一局面的根本扭轉很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美國華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遠遠低於黑人,“排華法案”剝奪了華人成為美國公民的權利,使在美華人沒有可能爭取起碼的“人”的待遇,當華人被暴徒當街虐殺后,美國法庭對於在場華人提供的証詞是不接受的。二戰當中“排華法案”才被廢止。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美國華人家庭高度重視子女教育,華人的社會地位得到明顯提高,由於華人犯罪率極低,因此也很少與警察發生沖突。但是,個別事件仍會發生,若干年前舊金山有一位華人在社區被警察槍殺,也曾引發幾萬華人的游行抗議。
盡管種族偏見在一些美國人的頭腦中難以根除,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美國主流社會中,“種族主義”言論已經成了“過街老鼠”,任何政客或媒體人如果不慎發表了帶有種族偏見的言論,馬上就會遭致普遍抗議,通常以當事人道歉收場。反對種族主義和主張種族平等應該被看作是美國社會的主流,即使不時出現個別帶有種族偏見的言論和事件,我們還是應該承認美國社會自“民權運動”以來在種族平等和少數族群發展方面的進展,應當承認美國種族關系的整體改善。我們需要從歷史發展進程和整體結構變遷的角度認識美國社會中的種族關系。從近日發生在弗格森市和聖路易斯市的兩起事件來看,如何消除種族偏見仍然是美國面臨的一個主要社會問題。▲(作者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種族偏見,種族平等,種族關系,排華法案,美國主流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