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張天蔚:念斌案能促進“信法不信訪”嗎

2014-08-28 02:59:00|來源:北京青年報|字號:

本報評論員 張天蔚

司法腐敗和司法不公的大量存在,曾經讓上訪在輿論上具有極大的正當性。未來即使根除了司法腐敗,獨立、公正的司法,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正義訴求。普遍的“信法不信訪”,既要求根除司法腐敗,盡快實現司法獨立、司法公正,也需要公民對法律的普遍尊重和信任,包括承認並接受法律無法實現所有正義這樣的現實。

8年牢獄之災、4次被判死刑之后,曾經的死刑犯念斌,終於擺脫犯罪嫌疑人身份而無罪獲釋。最高人民法院發言人表示,此案終審判決得到社會輿論普遍肯定,“表明包括公眾和審判人員在內的全社會,對公正、文明、理性、依法的辦事,有了一個共識,對司法機關堅定執行‘疑罪從無’的理念以及採取相應的舉措,有了一個共識。”

而在這一“宏大敘事”之外,數年來始終為念斌“翻案”而不懈奔走的念斌姐姐念建蘭,卻有獨屬於自己的感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念建蘭明確表示她“很討厭上訪”,因為上訪會遇到很多遭受了冤假錯案的人,上訪者之間是“悲痛地在交流”,從他們身上看不到希望,帶來的情緒很消極。

一個曾經的上訪者,一個放棄上訪重回司法途徑,並最終成功實現了訴求的人,作出上述這番感慨,似乎具有相當的說服力,也似乎能夠促使更多人建立“信法不信訪”的信心,重回司法救濟的正確途徑。

但事實未必如此樂觀。事實上,念建蘭放棄上訪重回司法途徑,本身就有著若干前提條件:首先,念建蘭是在律師的建議下,才最終放棄了上訪之路。而對於律師來說,“信法不信訪”是其基本的職業信條,也隻有在司法而非上訪之路上,律師才有施展的空間。其次,不管念斌案經歷了幾多波折,本質上仍是一起相對單純的刑事司法案件。對於一起已經二審終審,隻待最高法復核的刑事案件,依靠上訪乃至“鬧訪”而被推倒重來的可能性,實在是非常渺茫,在司法程序中尋求救濟機會,反而是僅有的一線希望。就此,念家聘請的律師一定對念建蘭解釋得非常清楚,可能也是促使她放棄上訪的重要原因。

因此,念建蘭的“信法不信訪”,未必就能有效地影響他人,念建蘭的“成功”,也未必能在更普遍的范圍內復制。

據媒體報道,就在念斌被宣判無罪釋放的法庭上,“念斌案”中兩名被毒殺孩子的家屬當庭哭倒,此后又披麻戴孝,一直堅守在福建省高院的院內,試圖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法院判決的不滿。按照他們朴素的邏輯,殺人案必有真凶,如果念斌是,那麼殺人償命,他們的冤屈也算得報。而如果念斌不是,那麼究竟誰是?既然法律是公正的,那麼在釋放了念斌的同時,為什麼不能給他們死去的孩子們一個正義的交代?

他們的詰問其實是有力的。但對於這樣的詰問,法律的回答隻能是:法律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法律也有實現不了的正義。具體到“念斌案”,念斌被判無罪,極有可能也找不到另外的真凶,曾經被稱為“念斌案”的投毒殺人案,很可能“不了了之”。

作為被害方的家屬,客觀上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情感上卻可能很難接受這樣的現實。於是,他們也有可能轉而走上上訪之路,尋求司法之外的救濟途徑。法院院內的披麻戴孝,實際上已經是一種“上訪”。

司法腐敗和司法不公的大量存在,曾經讓上訪在輿論上具有極大的正當性。未來即使根除了司法腐敗,獨立、公正的司法,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正義訴求。普遍的“信法不信訪”,既要求根除司法腐敗,盡快實現司法獨立、司法公正,也需要公民對法律的普遍尊重和信任,包括承認並接受法律無法實現所有正義這樣的現實。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信法不信訪,司法腐敗,建蘭,念斌案,翻案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