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人民日報報系言論>> 正文

王君平:中醫會不會“亡於藥”

2014-09-05 11:39:07|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我國中藥材種植管理混亂,主要在於管理部門缺位,行業管理和質量監督幾乎是空白。中藥材源頭呈現種源混亂、種質混雜的狀態。中藥當成了庄稼種,卻沒有當成庄稼管。

  據報道,雲南維西縣是雲當歸的主產地,當地農民李鐵梅種植150畝當歸,所購當歸種子不出苗。中藥材種子沒有質量標准,暴露出我國中藥材監管的缺失。

  個性化的中藥材,如今普遍被當作農作物來種植。澆水、上化肥、打農藥,與種庄稼沒有兩樣。我國人工栽培的200多個中藥材品種各有自己的生長習性,每個品種對土壤、溫度、水分、光照、溫差等自然條件要求各不相同。缺乏藥材種植技術規范,該掐頂時不掐頂,該剪枝時不剪枝,該採收時不採收,不該採收時亂採收,致使中藥材質量下降。“要想富,種中藥”,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忽略了中藥材的道地性,各地盲目擴種和引種,隨意跨地區種植,加上缺少種植經驗,往往造成病虫害大量發生,產量低下,品質也會大打折扣。不按時節採摘,不按地域種植,中藥藥性下降,導致“醫准、方對、藥不靈”,中醫或亡於藥絕非危言聳聽。

  中藥當成了庄稼種,卻沒有當成庄稼管。我國在中藥材栽培技術上研究薄弱,一些重大藥材栽培障礙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如人參、西洋參、三七、地黃的重茬問題。與農作物相比,我國中藥材種子種苗尚未形成獨立產業,處於一種自產自銷的原始生產狀態,相當於農作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水平。國內已培育出優良品種並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不超過10種,佔人工栽培藥材總數不足5%。目前我國中藥材種子(種苗)品質退化嚴重。種質資源一直是制約中藥材生產的“瓶頸”,處於“三無”狀態:栽培中藥材除人參等種子外,大部分沒有國家標准﹔中藥材基本沒有新品種選育,新品種審定處於空白,沒有相應機構或辦法﹔中藥材種子(種苗)標准工作涉及的規章制度幾乎處於空白。

  中藥種少是寶,種多了是草。藥農與市場之間信息不對稱,再加上目前沒有規范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經營渠道,多為農戶自產自用或農戶之間流通,或由個體商販經營,質量問題無法保証。特別是藥材種植產業散、小、亂,基地縣某個單品種的產量甚至滿足不了一家企業的需求。全國中藥種植品種大約1萬多種,但種植面積隻有10萬畝左右,甚至不如一個煙草品種面積大。中藥材種植的“小農經營”,無法有效對接中藥工業化大生產。

  我國中藥材種植管理混亂,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管理部門缺位,行業管理和質量監督幾乎是空白。中藥材源頭呈現種源混亂、種質混雜的“兩混”狀態。《種子法》偏重糧油果蔬種子管理,對中藥材種子的特性考慮不夠,至今我國沒有中藥材種子(種苗)管理條例或辦法。現行法規如《藥品法》,並未涉及中藥材種子(種苗)和新品種。中藥材介於農作物與藥品之間的邊緣地帶,各個部門都在管,其實都不管,中藥材質量很難保障。

  2009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保護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加快種質資源庫建設”“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建設道地藥材良種繁育體系和中藥材種植規范化、規模化生產基地”。中醫藥種植,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真正按照中藥的天然屬性和生長規律,嚴格採集和種養方法,把中藥資源作為戰略資源來管理。

  中藥材的品質決定中成藥的質量。希望加強多部門之間的銜接配合,變“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從源頭上保証中藥的品質。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煙草品種 重茬 種苗 中藥材種植 農作物 藥品法 種子法 三無 良種繁育體系 糧油果蔬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一汽反腐風暴或牽涉周永康家屬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上海篇(高清)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