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5 09:22:39|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G20機制長期、有效的持續,進而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世界秩序,也符合中國的長期發展需要。中國理當在G20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以維護和加強這一來之不易的多邊治理機制。 |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后,經“G7”國家邀集,成立了G20峰會機制,意在召集全球共同分擔全球治理的責任。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G20是前所未有的參與全球治理的機會。然而,在進行了八次領導人峰會以后,G20機制已經暴露出了所面臨的一些挑戰和難題,它在一些議題上被架空,全球治理面臨缺失頂層設計的風險。
9月3-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G20智庫論壇在人民大學舉行。為期兩天、總共三場的會議中,與會的20國智庫代表就“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治理”、“新興經濟體的作用”、“中國的發展與G20的未來”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在會議結束之際,第二屆G20智庫論壇發表了題為《重塑全球金融治理:G20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G20峰會產生於2008年美國為應對金融危機的臨時召集機制,目前,G20機制面臨著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地緣政治三大挑戰。
報告認為,在治理體系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擱淺使G20承諾的與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相關的大部分后續改革無法進行,暴露出G20機制缺乏執行能力。而像美國這樣的大國拖延或拒絕執行決議,就會導致G20無法正常運作。
在治理能力方面,報告指出,G20僅限於對各國財政、貨幣政策、金融監管等事務的協調,然而卻設定了難度極高的全面增長目標。在缺乏國際統一的全面經濟政策協同,並且沒有一個綜合財政、貨幣與產業理論框架指導的情況下,G20提出的治理目標實現可能性越來越小。
在地緣政治方面,報告認為,國際局勢的發展使得G20機制夾雜了地緣政治博弈的變量。目前烏克蘭形勢依然嚴峻,G7與俄羅斯之間的分歧也看不到彌合的希望。這嚴重影響著G20成員之間的關系,使G20的存在結構相當脆弱。
實際上,盡管名為G20,但其中能夠鮮明地區分出主要為發達國家的G7集團和其他“新興大國”。目前,存在於G20中,導致了這一系列挑戰的根本矛盾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既想要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為金融危機的解決和全世界的經濟復蘇作出貢獻,同時又不希望“新興國家”在世界秩序中分得一份權力。這在IMF等國際組織內部關於發言權改革的討論中尤為明顯。因此,G20到目前為止仍體現出強烈的臨時性磋商機制性質,欠缺實體化、約束性和執行力。
在G20中,中國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中國本身是一個“新興國家”﹔另一方面,中國卻具有遠超其他“新興經濟體”的世界影響力。作為一個“中間國家”,中國具有協調世界、溝通世界的意願和能力。而相比剛剛被“開除”出G8的俄羅斯,中國也能更好地溝通G20中西方與“非西方”兩大部分。同時,G20機制長期、有效的持續,進而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世界秩序,也符合中國的長期發展需要。中國理當在G20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以維護和加強這一來之不易的多邊治理機制。
今年的G20峰會將於9月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舉行,明年則已定在土耳其。這兩個國家也可以說是“中間國家”,但能否使G20重煥生機猶未可知。而中國是時候扮演它所應該扮演的角色了。在今年早些時候,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教授就曾撰文指出,中國應當積極申辦2016年G20峰會。當然,光申辦也是不夠的,中國自身也應當繼續通過中西之間的建設性合作提升中國在現存國際制度中的地位,持續推動大國間的國際合作與協調。(文/邱天人)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G20峰會 全球治理 中國 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