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0 06:3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這種改革正在倒逼各地的開發區改變思路,不能再繼續躺在政策優惠所提供的“偏食”上,而是必須面向市場,向市場競爭要發展動力。 |
9月8日,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將推動開發區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由同質競爭向差異化發展轉變、由硬環境見長向軟環境取勝轉變,使開發區成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探路者”和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的“排頭兵”。
這是汪洋5天內第二次就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發表講話。早在9月4日,在商務部、國土部、住建部共同召開的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會議電視電話會議上,汪洋強調,開發區的未來方向是,加速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
國家領導人短時間內兩次就經濟開發區的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政府相關部門對開發區創新發展作出新的部署,這都表明,曾經在改革開放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經濟開發區,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大趨勢之下,其自身也需要以轉型來保持其發展勢頭。
我國的改革開放是以設立經濟開發區作為先導模式的,除了設立深圳等經濟特區以外,各地大量推出了經濟開發區。到目前為止,除了210個國家級開發區以外,由省地級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更是不計其數。經濟開發區之所以能夠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這與當時改革開放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系。改革的每一步,都涉及對現有體制,包括對思想觀念、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的某種突破,因此必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阻力。而決策層的期望是在開發區內探索出經驗,再以其示范力量來帶動全局性的改革開放。應該說,開發區模式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所創造的經濟成就,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性和其發展前景。
不過,這些開發區之所以能夠創造出成績,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們得到了由政府施予的各種政策優惠,這種優惠政策包括土地、稅收等涉及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其核心都是政府在經濟管制手段上的讓步。經濟開發區以政府政策優惠所創造的成功,反過來也証明了一個事實,政府對經濟的過多管束遏制了市場活力,這種狀況在近幾年表現得越來越明晰。因此,本屆政府推行的政府職能改革,終結政府“亂摸市場的手”,其中也包括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政策將施惠於全社會,而不能再成為開發區獨享的“偏食”。這種改革正在倒逼各地的開發區改變思路,不能再繼續躺在政策優惠所提供的“偏食”上,而是必須面向市場,向市場競爭要發展動力,用汪洋副總理的話來說,就是要實現“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
在我國未來的經濟運行中,經濟開發區仍然是一支重要的發展力量,但政府對它的管理,不能再沿用以往那種利用優惠政策來刺激增長的舊有模式,而是應該更多地致力於發揮它的創新作用,為整個市場提供可復制的經驗。
去年建立的上海自貿區,並沒有為上海的經濟增長貢獻多少個百分點,但它所建立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大大提高區內投資主體的運作效率,這是更值得推廣的一個經驗,而且與目前所推行的政府職能轉變也是契合的。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各地對在本地建立類似自貿區的開發區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對復制上海自貿區成功制度卻少有興趣,這顯然是一種必須糾正的傾向。經濟發展的成功,絕不是看建立了多少個開發區,也不是看這些開發區創造了多少稅利,而是要看經濟全局的運行質量,特別是市場活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周俊生,財經評論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開發區 政府職能轉變 自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