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0 06:46: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中國的公眾在看待日本的南亞外交時,心態不妨再放鬆些,少關注部分媒體的鼓噪,多關心他們合作的具體內容,看看有哪些亮點是我們也可以借鑒的。 |
東亞國家和南亞國家之間正在興起一股頂層外交的潮流。印度總理莫迪剛剛訪問過日本,日本首相安倍又結束了他的孟加拉國和斯裡蘭卡之行。而就在今天,中國外交部公布消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開始中亞-南亞四國訪問,邀請習主席去訪的東道主就包括印度總統慕克吉以及斯裡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
橫跨亞洲的高層訪問如此密集,引起了東西方媒體的廣泛關注。有日本媒體把東亞兩大國和南亞諸國的領導人互動與當前的中日關系聯系起來,認為中日雙方對南亞展開了一場“外交爭奪戰”,為的是“平衡”或者“遏制”對方的影響力。
然而,仔細觀察近些年來中日兩國與南亞國家的互動,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無論中國或日本,在和南亞國家互動的時候,都沒有把排斥對方的影響力作為與南亞國家合作的前提條件甚至“潛規則”。媒體上沸沸揚揚的戰略分析,在中日兩國的領導人和職業外交層面都很難找到証據。
這種反差是如何形成的,並不十分重要。但從民眾親近程度對國家間關系的長久影響的角度分析,這一現象必須得到重視。然而,對於理解當下的中日與南亞關系,顯然還是另外一個問題更加重要些,即為什麼中日兩國都沒有真正把對方作為自己周邊外交的首要話題?
一方面,中日關系並沒有緊張到已經把對方視作不可共存的敵人的狀態。安倍上台后,中日關系似乎的確進入了一個難以擺脫的向下循環,但遠沒到要在外交上拼個“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中國顯然也不會被安倍的幾篇講話就嚇得要改變自己開放性的周邊戰略。實際上,中國並不願意把日本作為自己和其他國家打交道時的主要話題,“遏制日本”也不是中國開展周邊外交的訴求。在中國看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問題,中國自會解決,犯不上逮住誰就喋喋不休地指責日本如何如何不好。
另一方面,南亞國家也不會真正在中日兩國之間“選邊站”。即使是印度,也都不會為了兩大東亞大國中的一個而得罪另外一個。中國早在2007年就已經分別成為印度和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2013年中印貿易更加達到了千億美元規模﹔而日本到現在,在與印度既無政治障礙也談不上歷史負擔的情況下,對印貿易還不到中國對印貿易的四分之一。所謂“選邊站”無非是一種臆想。敞開胸懷歡迎來自中日兩國的投資,對南亞國家而言,是更加符合經濟學的理性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中日倘若有一方拿“遏制對方”作為和南亞國家打交道的條件,受傷的也隻會是自己。中日誰都沒有在南亞排斥對方影響力的本事,這也是一個基本事實。
客觀地說,中日兩國有權也有理由發展與印度等南亞國家的關系,會非常重視非常具有潛力的南亞市場。這裡面更起作用的是經濟考量,而不是如日媒所稱的虛無縹緲的“戰略意圖”。中國的公眾在看待日本的南亞外交時,心態不妨再放鬆些,少關注部分媒體的鼓噪,多關心他們合作的具體內容,看看有哪些亮點是我們也可以借鑒的。經濟上競爭和戰略上對抗並不是一個概念,當然,或許有些日本媒體甚至一些政客不這麼想,那就隨他去吧。看看這些人和南亞民眾打交道的時候,大談中國如何如何,是會得到掌聲,還是隻會得到噓聲。
(葉海林,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中日 南亞 安倍 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