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1 08:31:47|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中國經濟經歷長周期的高速增長,面臨轉型階段和國際經濟不景氣大背景的雙重疊加效應,經濟增速到了換擋期,國內外自然有更多人關注中國宏觀經濟的未來走勢。10日在天津開幕的達沃斯夏季論壇上,那些遠道而來的國際跨國公司大佬們,集中向李克強總理提問的話題,多半也聚焦在新的增長動力來自何方。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並且在總量上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距離越來越小,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不僅直接關系到國外企業在中國投資的前景,而且對世界經濟也起著一部分壓艙石的作用。自然,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未來,更關乎國內企業運營和民生福祉。雖然說經濟增速起伏、高速終究要轉向中速是一種經濟常態,世界發達國家都經歷過,但中國是一個有特殊國情的大國,發展還是第一任務,經濟還是要保持一定的增速,不能下行過多、過快。
經濟要發展,增速要調控在一個理想的區間,就要有動力來推動。在中國以往的宏觀調控中,常規的增長動力來自於投資和低成本勞動力的使用,這就是經濟學上常講的要素投入驅動發展。我們經歷過許多輪經濟周期變動和宏觀調控,當經濟運行下行到一定程度,政府就加大投資力度,上馬很多項目,刺激總需求。這種政府主導的刺激式干預經濟措施見效較快,屢試不爽,所以,社會對政府出台或“強刺激”或“微刺激”的組合拳政策總是有預期。這一次新形勢、新環境下的經濟下行,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在內的諸多方面也是希望中央政府能夠盡早出台刺激經濟的政策。
拋出去的硬幣總是有兩面。對經濟運行採用刺激式干預,頻繁出招,雖然在保增長方面比較靈驗,但所耗費的成本有可能潛行在經濟系統中,以后隨時都要經濟自身來償還,為擴大投資而過多發行的貨幣就是一種潛行的成本。再說,以往採用刺激手段可能是對的,但現在不用刺激手段未必不對。倘若考慮到我們正處於轉型時期,經濟發展方式面臨重大轉變,原有的拼資金、拼資源、拼規模的道路不能繼續,此時不過分刺激經濟,寧願在可承受的范圍內犧牲一點速度,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形成倒逼機制,反倒有可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在舊的增長模式和經濟增速略降面前,兩者權衡取其輕,寧願不要高速度,也不要舊的增長模式重演。
保持經濟運行在一個中高速的區間內,要靠新的動力推動。這個新動力的最大源泉還是深化體制改革。制度經濟學特別強調制度變遷和體制變革對長期經濟增長所起的動力作用,在好的制度設計面前,勞動、資本、技術要素就會煥發活力,有力推動經濟增長。某種程度講,制度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尤其適合於當下的中國。雖然我們在改革方面已經取得重要進展,但中國要改革的東西實在太多,束縛經濟活力的舊桎梏仍然不少,改革有待深化的空間很大。
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依靠改革走過了別的國家用幾個30年才能走完的路程,今后中國經濟的走向依舊要靠繼續改革。從去年到今年的經濟運行情況看,在沒有強刺激的干預下,經濟平穩運行,說明改革起到了效果。李克強總理稱中國經濟平穩運行不靠強刺激,靠強改革。這預示著在較長的經濟周期內,中央政府不會採用強刺激的調控手段,深化改革的節奏則會不間斷地持續下去。▲(作者是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經濟增長,刺激經濟,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