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庚欣:日本對華好感度低不等於敵視

2014-09-11 07:25: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日本媒體9月10日報道,不久前中日共同實施的輿論調查顯示,日本人中對中國“沒有好感”的比例達到93%,創下過去10年該調查的最糟糕的記錄。這幾年類似民調結果時有發布,由此引發人們對於日本民眾中國觀的關切。

盡管對於民調方式有種種批評,但目前日本民眾對中國好感度低,確是不爭的事實。這中間有較為復雜的原因。

一是近年來關於領土等具有民粹色彩的糾紛凸顯出來,掩蓋了日本內部政治是非的分歧,尤其在歷史認識等問題上,對日本保守派持批判態度的人士也不便在涉及領土問題上明確站出來,因而似乎形成中日兩大民族的對立,這對民意影響很大。

二是中日國力以經濟總量為標志出現逆轉且差距明顯拉大,安倍6年前入相時,中國GDP是日本的一半,等到他“二進宮”時,日本的GDP是中國的一半。這樣的劇變,日本民眾缺乏心理准備。同時中日紛爭增多,由此使不少人對中國高速發展有“不確定感”及“壓力感”,這些都會體現在民調之中。

三是日本民眾由於教育、戰后環境等造成對侵略歷史普遍認識不足,易於受到保守勢力的影響。中國批評日本歷史觀的錯誤,讓一些人感到中國“太強硬”。另外,日本媒體對中國現實中負面因素的報道比較偏好,比如環保、腐敗等問題。這些因素綜合發酵,導致目前日本民間的對華好感度陷入低潮。

筆者在日本生活居住多年,深感日本民意有其內在特點。日本人有一種“成年悲觀心態”,即處於飽和的成熟型發達國家,再加上長期蕭條及保守思潮蔓延,如同成年人易患“成年病”,甚至有些“未老先衰”。對很多人與事的評估都偏於悲觀、消極,這與處於高速成長中的中國人明顯不同。此外,日本民意受媒體及政府影響很大。因此,日本媒體及政府近來的對華“導向”顯得非常重要。日本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注意到日本媒體及政府對中國認知及宣傳的偏頗,並指出這是近來民意低下的重要原因。

有人擔心,日本人對華好感度再度下降會影響中日民間交往。筆者倒認為,“好感度”低並不等於就是“敵意”。中國主導推動了40多年“民間友好運動”,中日經貿相互依存的現實,都使日本大多數民眾有一個相對穩定的主流“中國觀”。盡管有的人會丑化中國、不喜歡中國,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接受“中國威脅論”的主張。這就是安倍政權推動“解禁集體自衛權”受到日本多數民眾抵制的原因。這次民調中,有79.4%的日本民眾擔心兩國關系繼續惡化,希望改善兩國關系。這也顯示了安倍政府最近不能不作出努力,表達希望改善中日關系、恢復首腦會談的民意壓力。

可見,缺乏好感不等於不希望改善關系,也不等於要遠離中國。日前在一個關於去中國或印度常駐的網上調查中,日本民眾大多數選擇了中國。因此數據不可怕,急需要做的是准確把握日本民意背后反映出的中日結構性矛盾,找到各方應努力的方向及具體改善措施。▲(作者是日本道紀忠華智庫首席研究員)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好感度,日本民眾,日本對華,日本民間,中國觀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一汽反腐風暴或牽涉周永康家屬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上海篇(高清)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