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1 07:29: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戴秉國:讓中國的良好形象走出去
今天中國“走出去”的規模、范圍、廣度、深度遠遠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現在每年有七八千萬人進出國門。毫無疑問,未來中國“走出去”一定會有更大、更好的發展。在中國“走出去”的過程當中,中國企業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中國越發展,越需要開放,越需要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但“走出去”也並不到處是紅地毯、歡呼聲,也面臨著新的風險、挑戰。
要樹立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企業“走出去”,不僅僅意味著資金走出去,而且是我們的道德行為,中國的良好形象走出去。這兩者要很好地結合起來,統一起來,兩手都要硬。我們每一個企業、企業家、企業的領導,每一個企業的員工,都應當是中國良好形象的體現。不要做有損中國形象的事,不要說有損中國形象的話。你所有的言行、所作所為要讓人家敬佩,中國人好樣的。
要謙虛謹慎,尊重對方。尊重人家的歷史、學術和文化,尊重人家的法律法規,尊重人家的選擇,不要介入人家的內政。我們決不可有任何大國主義表現,決不可以“老子富起來了,財大氣粗,表現傲慢”,還要虛心學習,借鑒人家的長處,任何國家,哪怕是小國、窮國、弱國,都有自己的長處、優勢,都有他們在世界上存在的價值。
要善於坦誠溝通,正確解讀中國。隨著中國的不斷成長壯大,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深入、妥善、正確地解答外界提出的許多問題。比如中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中國向何處去?戰略力度究竟是什麼?要讓人家了解你,認識中國,認識企業,或者減少人家的疑慮。
要關注和把握所走出去的國家,世界、地區發展的變化,來決定取得正確“走出去”的戰略、政策。現在世界上要和平、發展、合作,這個仍然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世界大戰不容易打起來,我們“走出去”仍然存在著良好的機遇。但也要看到,現在這個世界小戰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企業“走出去”要有國際戰略,注意跟蹤不同國家、地區的動態,學會把握機會。(作者是原國務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趙啟正:搞公共外交要學會講故事
公共外交是一個進口名詞,中國原來不用這個詞語,用人民外交、民間外交。我從2005年開始在國內外談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以傳播本國形象,改善外國公眾對本國的態度,進而影響外國政府對本國政策的跨國活動。
中國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務是向世界說明中國,幫助國外公眾認識和理解中國。中國的外交政策不錯,但是你完美無缺,人家很難想象你。我們七分光輝,三分不那麼好。加一塊說,這七分就信了。
公眾現在還缺乏公共外交的概念,但是他們的言行卻影響了中國人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形象。我們很多人出國,大聲喧嘩,吵架,有座位兩個人開始吵架搶座位。所以公共外交的提倡很有好處。
我們不要求企業家去講套話、政治,不要這種語言。和外國人交流,講的是你的故事,你把你的故事像大蘋果一樣送給人家,這個大蘋果裡一定有你的故事。講你的品牌,講你的質量保証,小至個人家庭,大至社會的故事,它真實生動。故事猶如原生態的蘋果,不要做成維生素C,不要做成蘋果醬,中國特色、中國文化就在其中了。(作者是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
王國慶:“走出去”企業是國家形象的名片
“走出去”的企業,隻有用一流的經營管理,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符合相關國家的責任擔當,塑造好自身形象,才能成為展示和傳播良好國家形象的名片。去年我走訪外國時,有一家中國企業在當地競標當中,以較低的價格承包了工程,被搶了蛋糕的西方國家較為惱火,所以到處造謠,說中國工程偷工減料,粗制濫造。他們斷言,中國人造的樓房肯定不好。恰好居民區附近軍火庫爆炸,周圍幾乎都夷為平地,惟有中國人蓋的樓房依然屹立,而且使后面的一些建筑得到保護。中國人和中國的國家形象因此得到大大的提升。去年3月份,習主席出訪該國,當地迎接非常熱情,我想也有這方面原因。(作者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
黃友義:“走出去”必須掌握國際話語權
企業走出去需要適當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語言環境。利用國際語言掌握市場,是任何一個跨國企業必須具有的基本功能。語言就是資本,語言就是生產力。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在國際市場上推銷自己的品牌,掌握國際話語體系,不僅僅是利用外語對產品命名這麼簡單,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怎麼表達,對誰表達,這絕對不是對內表達中文翻譯成外文,而是一種跨文化的語言服務。
中國有一批企業家,很會向外國人講故事,這方面的成功典型,一個是馬雲,另外一個是柳傳志,但是我們更多的企業,還不太熟悉怎麼樣跟外國人交流。很多國有大企業的網站,文字宣傳材料在介紹自己公司的時候說,我們這間公司是某年經過國務院批准的,在國家工商總局批准,后來又轉成國資委管理的中央大型企業。但是翻譯成外文以后,不但不容易產生尊重,反而顯得我們這些企業不是獨立經營的企業主體。
我們日常當中信手拈來、耳熟能詳、生動形象的表達,在國際場合很多是不適應的,我們應該做一個調整。中國企業要成為知名的國際公司,打開國際市場的同時,必須學會國際通用的表達方式,用對方習慣的語言。我們是一個國際大國,我們所說的話不光是13億人聽,我們的企業能不能走出去,跟57億人的利益密切相關,我們要告訴70億人,這個不僅僅是靠翻譯能夠解決的。應該認真了解外國人的思維方式,通過表達達到國際話語權的目的。要想贏得市場,必須掌握國際話語權。▲(作者是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原副局長)
(本文是首屆長江公共外交高峰論壇專家發言實錄節選)
公共外交,中國的外交政策,走出去,企業主體,企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