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1 10:59:48|來源:中國網|字號:
摘要: 除了等身的著作外,“經世致用”思想——才是湯一介先生留下的最寶貴遺產。隻有知識分子都有“經世致用”的思想,中國社會的諸多問題才會得到解決,才會達到湯一介所說的“不醫而治”。 |
中國國學泰斗、北大國學國寶級教授湯一介先生於9月9日晚8時56分逝世,享年87歲。今年5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北大人文學苑看望87歲的著名哲學家湯一介。今年6月底,湯一介主持編纂的《儒藏》精華編百冊由北大出版社出版。此前,抱病在身的湯一介還出席了十卷本的《湯一介集》發布會。(9月10日《人民日報》)
湯一介先生,在教師節前夜與世長辭,這對這位當了一輩子大學老師的國學泰斗、北大國寶級教授而言平添了許多悲傷之色。湯一介先生的逝世,無論是學界,還是在整個中國文化領域,影響巨大。他是在季羨林先生、任繼愈先生去世之后,我國學術界損失的又一位大師級人物。在這個“錢學森之問無法得到正解”、新生代的國學大師還無處尋覓的時代,這是極其遺憾的事情。
湯一介先生的晚年,可謂深居簡出。極少在公眾媒體層面露面。這也正是許多網友對這位大師不甚了解的原因之一。筆者在讀研寫畢業論文時,在導師的推介下,讀過湯一介先生主編的部分書籍,包括《中國儒學史》等。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能夠從對其有限的報道和專訪中,閱讀到他的一些精神內核。筆者認為,湯一介先生,故然是搞傳統文化研究尤其是儒學研究的,但其思想並不古化,相反,卻有非常重的“經世致用”成分。
一者,關於知識分子的責任。2011年,湯一介先生在接受某媒體專訪時曾說,“現代知識分子不應向非真理妥協”。同時,湯一介先生認為,“知識分子不直接治理國家,但他應負有對國家和社會議論的責任”。筆者認為,這應該是對整個中國知識分子的一種告誡,正如湯一介的父親告訴他一定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一樣,湯一介也在勸告我們的知識分子要守住底線,要有原則意識,要肩負起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既不能避世,也不應該犬儒,更不應該成為“磚家”或成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二是,關於大師的培養。湯一介先生認為,這個時代應該出現若干學術大師。而真正的學術大師應當如何才能出現呢?湯一介認為,就是要做好學術研究,從一些小項目、小課題做起,他說,“我們最好不必如此著急,還是扎扎實實做點深入的研究工作為好。”事實上,湯一介先生也是這麼做的。同時,對於當下的學術環境,湯一介認為學術應該更加自由,要有“百家爭鳴”的大局面,這樣或者真的可以出現引領世界哲學發展的“哲學大師”。
三是,對於經濟建設與思想文化的關系,湯一介也認為社會發展不能太過功利化。他說,“因為現在社會還沒有從把經濟建設為中心逐漸向以思想文化為中心的社會轉移,因此功利化太強。”他同時認為,“因為人類社會如果完全走入功利化,大家都不會得到幸福”。顯然,解決幸福的問題並不完全在於經濟,而在於內心的建設。
歸為一言,學術與思想的發展與進步,終究是要為現實社會服務的。作為我國的當代知識分子的最杰出代表,湯一介先生用最為基礎性的學術研究與書籍編纂,以及他在公共媒體上的發聲,踐行並闡述著屬於這一代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或許,除了等身的著作外,“經世致用”思想——才是湯一介先生留下的最寶貴遺產。隻有知識分子都有“經世致用”的思想,中國社會的諸多問題才會得到解決,才會達到湯一介所說的“不醫而治”。
作者:王傳濤
學術與思想 思想文化 經世致用 不醫而治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