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6 15:36:00|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常常見到身邊同事、朋友的孩子們雙休日或者下午課后奔波於音樂、美術等各種培訓班,是興趣使然嗎?多數回答“為了上好學校開辟特長生之路”。
藝術可以助人向美,音樂使人氣血平和,能夠感動人之善心。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藝術教育也趨向功利化,正在失去它應有的功能。
日前,在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主辦的“2014北京音樂教育國際論壇”上,國內外40多所高校的專家就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問題及改革趨勢、音樂教育與文化傳承、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等問題進行交流。專家說,今年9月新學期,一批音樂教育新教材在北京南京等地小學開始試行,其理念是“讓音樂屬於每一個人”,以感性音樂活動過程為主要教學內容,引導孩子們體驗音樂之美之善。
用心看世界,更好強自身。這次音樂教育國際論壇的信息顯示,美國重視音樂與學生想象力探索,德國讓學生認識音樂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們當能從國外的音樂教育中得到有益啟示。
古人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音樂對人健康快樂成長有多方位的積極作用,它可以讓孩子們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獲得精神愉悅,進而熏陶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當然,前提是少些功利化追逐,不要再增加孩子們的學習壓力,最好能夠緩解他們過重的課業負擔,盡可能使孩子們享受音樂。
學生 讓音樂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中小學音樂教育 音樂活動 音樂美 向善 特長生 孩子 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