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6 09:18:11|來源:海外網|字號:
關於春晚語言類節目說教味太濃、批判性不強、針砭時弊鋒芒不夠,輿論素有指責與爭議。比起早年批評諷刺味濃厚的《宇宙牌香煙》、《打扑克》、《牛大叔提干》等,最近幾年的春晚真是乏善可陳。(11月5日 揚子晚報)
春晚一直是中國人年夜飯中的“大餐”,寄予著國人的期盼。自進入下半年以來,關於春晚誰來導,主持人都有誰,本山大叔還會不會上春晚,等一系列猜測都在網友之中沸騰。
其實,春晚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盤“美味珍饈”,對導演組來說確實一道不小的難題和挑戰。太注重娛樂性,人們會批評它有失庄重﹔太注重正規性,人們又會吐槽它乏善可陳。而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個結合點,確實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度。在近幾年的春晚舞台上,相聲和小品等傳統的語言類節目只是“萬綠從之一點紅”,歌舞等“高端大氣”的節目佔據了“主場”。這樣的春晚華衣美服,場景絢爛,實際卻缺少了那麼一點內在的味道。
誠然,我們無須讓一台春晚承載太多的反腐敗、針砭時弊功能。但筆者認為,我們固然不能這種功能“強塞”給春晚,但也不能為了回避某些問題而“繞著走”。藝術創作的社會功用歷來為人所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對藝術審美的褻瀆,也有人認為這是藝術創作固有的責任。筆者想說的是,藝術既然來源於生活,就要對生活有所“反饋”。藝術與現實的高度融合,才是藝術創作所該追求的臻鏡。既然如此,全國性的反腐敗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各種方式都在積極地參與,藝術創作中的反腐卻“缺席”應該嗎?
將針砭時弊這樣嚴肅的事情與娛樂化的春晚相結合固然有些困難,但是之前不是曾近有過成功的范例嗎?《三鞭子》《宇宙牌香煙》《牛大叔》等不都是讓觀者在笑聲中得到了教育和啟示嗎?因此,這兩者的結合並不是無路可走,無市場可要,而是給創作者提出了一些困難和挑戰。“寓教於樂”,我們也可以寓教於春晚。
當然,曲藝百花齊放,需要社會的包容與良好的預期。觀眾們也要認清一個事實,對某件事情的批評和映射,並不是對此類事情的全盤否定,我們不去故意歪曲,不做無依據的延伸,才不會讓某些人某些事承受“不白之冤”,才不會讓藝術的花枯萎。
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正指出:“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如此看來,反腐相聲上春晚,又有何不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