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08:04:29|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1月14日電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 11月12日至1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邀出席在緬甸內比都舉行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並對緬甸進行正式訪問。值得注意地是,這是中國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中國總理首次訪緬。
作為中國西南部的鄰國,緬甸在中國的周邊外交中佔據重要地位。中國在緬甸日益增多的投資、中國對緬甸戰略地位的看重,以及緬甸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考慮使得中緬關系在近年來快速發展。一些西方媒體曾稱緬甸為中國的衛星國。
2010年10月,被軟禁20年的緬甸民主運動領導人昂山素姬獲釋,當年11月,緬甸舉行20年來首次多黨制全國大選,吳登盛當選。新政府上台后,推出系列經濟和政治改革,被認為“完成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的過渡”。
此后,緬甸政府的改革進程突然加快。緬甸政府不僅與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舉行會談,還釋放政治犯、放鬆媒體管制、重新制定選舉與勞工法、允許民眾和平示威游行、與少數民族和談。
對於緬甸國內政治形勢的轉變,中國加強了與緬甸新政府的接觸。2011年5月,應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緬甸總統吳登盛訪華,中緬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表明,即使面對緬甸國內復雜的政治形勢,中國的外交決策者依然有信心繼續保持與緬甸的密切關系。
但是同年9月,緬甸政府單方面暫停中國在緬密鬆大壩項目,使得中緬關系受到影響。分析人士認為,密鬆大壩事件顯示出中緬關系在經過快速發展之后,也出現一些問題。這既包括緬甸對於中國在緬影響力快速提升的擔憂,也包括中國在緬投資的生態破壞等。密鬆大壩事件之后,中國開始重新審視其對緬政策。
2013年6月,中緬簽署《中緬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行動計劃》,涉及政治、經濟、人文、安全、國際和地區事務等各領域,成為指導未來中緬關系發展的路線圖。這一協議的簽署既表明中國依然看重緬甸的戰略地位,也顯示出緬甸對中國仍然存在諸多依賴。
2014年6月,在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60周年紀念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緬甸總統吳登盛舉行會談,雙方表示要加強友好關系。此次李克強訪問緬甸,再次表明中國新領導層仍然看重緬甸在中國周邊外交中的重要戰略地位,這種地位並沒有隨著密鬆大壩事件以及美國、日本、印度與緬甸關系的改善而減弱。
事實上,在近年來中緬關系的發展過程中,美國、日本以及印度與緬甸改善關系成為分析人士關注的焦點。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日印改善與緬甸的關系是出於削弱中國在緬甸影響力的考慮。盡管這一說法不無道理,但緬甸對中國的依賴卻是美日印不可替代的。
一方面,作為鄰國,緬甸必須謹慎處理中緬關系。不管是現政府,還是民主運動領導人都必須考慮到這一點。惡化與中國的關系對於緬甸並無益處。近日,有消息稱緬甸民主運動力量領導人昂山素季近期將訪華,這表明即便是民主運動力量也必須考慮到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並且,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戰略中,緬甸也將以其獨特的戰略地位扮演積極角色。
另一方面,美日改善與緬甸的關系的動力能否持續仍存疑問。並且緬甸也必須為拉近與美日的關系付出代價。對於美日而言,緬甸持續性的、有成效的民主化進程是美日改善與緬甸關系的前提條件。
總體而言,盡管面臨緬甸國內政局復雜以及域外國家對緬甸施加影響的嚴峻形勢,中國依然沒有減弱對緬甸戰略重要性的認知。不僅如此,中國新領導層還嘗試通過一系列地區合作計劃吸引緬甸融入其中。這遠比美國的口頭承諾以及日本的資金援助更具吸引力。
緬甸 李克強 戰略利益 東亞合作 戰略合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