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2 13:33: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2月2日電 據新浪娛樂報道 打著“全球首檔台網聯動社交生存真人秀”名頭的《百萬粉絲》上周末首播,全國網收視率0.63,份額3.66。這個節目實際上是根據西班牙的模式《I want to have a million friends》制作,該模式曾經獲得2010年戛納電視節的跨媒介內容大獎,原版內容酷有新意。但從目前國內版情況來看,此類台網聯動的嘗試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需要政策上的支持與制作理念上的革新。
目前《百萬粉絲》遭遇到的最要害制約,在於節目受你懂的緣故,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直播。這種無法同步的微博互動時空錯位,使得節目最具魅力的部分被閹割。台網聯動,本來的核心在於兩種媒介的融通與無縫聯結,兩者互為節目內容的重要構成。同時,越來越多觀眾的收視習慣已經從原先的單向獲取內容到雙向交流的方式,從彈幕視頻到彈幕電影的演變,正是這種轉變的最好詮釋。但如果在相關政策沒有改變的可能下,節目組更多隻能考量變通方法來彌補這種缺憾——畢竟這樣的影響不是任何人一己之力所能改變的。
除了不可控因素之外,《百萬粉絲》可以從自身修正完善的部分還有很多。最為突出的問題即找准目標受眾並有的放矢形成節目風格。在首期的節目中,明顯有著例如徐冬梅咬手苦撐平板洪宏星義氣相讓,選手集體給李迪過生日這樣討中老年女性觀眾的洒狗血橋段,而對於節目異於其他節目的核心關鍵——對於互聯網工具的使用反而最大程度上被弱化了,讓人心生疑竇“互聯網社交生存”何從說起?這固然可以理解為是節目組對於播出平台受眾的妥協(畢竟目前來說大媽們還是電視節目的收視主力),但真想做成一檔“現象級”節目,隻有極致追求,沒有中庸道路可言。至少希望,在之后節目的規則設置和后期剪輯中,把“互聯網社交生存”的成分加重,明確針對互聯網世代進行內容編排,而不是還搖擺在迎合哪部分觀眾的糾結中。
其實《百萬粉絲》節目本質說白了就是一檔經營策略類生存游戲,打個不算很貼切的比方就好比是我們小時候玩的《大富翁》。隻不過《大富翁》的核心是玩家用原始資金買地投資抽命運玩道具,想方設法把自己的資金如滾雪球一般,把其他對手搞破產。隻不過到了《百萬粉絲》中,資金變成了能量值,獲得能量值的途徑變成了完成網絡社交任務。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將能量值的獲得與消耗環節設計的更加豐富和戲劇性也是節目的看點,譬如增加權利反轉的環節等等,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向。回想下當初的我們為何被《大富翁》所深深吸引,就能理解隻有當《百萬粉絲》中給選手創造故事和命運多樣性發展的空間,才會讓這個節目更具有可看性。
能量值 百萬粉絲 大富翁 生存游戲 網絡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