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2 11:05:15|來源:海外網|字號:
拍電影,常常用到特寫鏡頭。它通過突出某個人物局部或物品細部,或展示內心,或烘托氛圍,給人深刻印象。現實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干部佯裝下基層,留下不該有的“特寫鏡頭”,讓群眾側目甚至反感。(2014年12月01日 來源:人民日報)
俗話說,“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如今用在習慣“佯裝下基層留特寫”的官員身上,可以說是再恰當不過了。不得不說,當下部分基層官員真可謂是“多才多藝”:當“三頭干部”、 跳“田埂迪斯科”、拿“洋腔洋調古人雲”,更有甚者不惜做“烏龜縮頭”......上述“特寫鏡頭”,可能隻發生在少數干部、少數地方,但其影響往往很大,既損害黨的形象,也敗壞社會風氣。筆者認為,“特寫鏡頭”背后,曝光了官員淡薄的宗旨意識。
眾所周知,黨的十八大以來,“下基層”、“接地氣”成為各大媒體競相宣傳報導的熱詞。各級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抽出身子、放下架子,走出機關大院,深入田間地頭、走進學校、走進企業、走進基層,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想,與基層干部群眾一起商量解決實際問題,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歡迎。但是有一些領導干部為了應付上級領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瞞上欺下,事先“彩排”。顯然,干部作秀危害更大,影響更壞。既濫用國家權力,虛耗行政資源,又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毋庸置疑,群眾愛看哪些鏡頭?答案其實很清楚。焦裕祿在風沙中種下的那棵泡桐讓數輩人感懷,孔繁森在青藏高原上的克己奉公百姓從未忘卻,沈浩留下的七雙浸滿泥濘的鞋子讓多少人潸然淚下,楊善洲種下的那一片墨綠永遠定格在世人心中……毫無疑問,群眾喜歡的干部特寫是田間地頭的躬身彎腰,而不是“接頭”“搖頭”“點頭”﹔是在百姓灶火邊、板凳上的家常話、貼心話,而不是古人雲、洋腔調的不著邊際﹔是貧困戶昏黃燈光下的貼心問候,而不是“烏龜縮頭”﹔是在路難走、山更陡的窮困地區的排難解憂,而不是“吃了一隻又隻再一隻”。
顯然,“一次笨拙、惡劣的表演,會抵銷數十次真誠的付出”。好干部都是實干家而不是演說家。群眾工作真正需要的是“泥腿子”干部,而不是“作秀高手”。 殊不知,下基層,的確是干部作風的試金石。倘若在下基層時隻做表面功夫,根本不帶著問題、帶著感情下基層,而是帶著秘書、帶著記者,掏空心思將自己的下基層活動在各種媒體上宣傳的有聲有色,實際上卻是隻承諾,不踐諾,隻開空頭支票,根本不見實效,這種高高在上的黨員干部不僅讓群眾失望更讓群眾心寒。作為新時期肩負重任的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隻有將“俯首甘為孺子牛”之念牢記心中,帶著熱情、深情、真情下基層,才能得到群眾的真心和厚待。
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隻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隻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官員基層“特寫照”為我們的干部作風建設提了個醒:干部作風務必謹防“忽悠”和“作秀”。“虛浮之氣”和“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義,嚴重影響黨員干部的形象和黨群干群關系。為此,干部下基層,唯有做到下得來、蹲得住、處得好,群眾才會看得慣、聽得懂,自然融得進。(陳小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