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5 09:25:36|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第六代戰機設計構想(資料圖片)
11月14日,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刊文表示,鑒於中國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最新的殲-31隱身戰斗機,五角大樓和國防工業部門的官員擔心,中國新式隱身戰機未來可能會在戰時匹敵美國戰機。為了應對挑戰,五角大樓需要繼續購買F-35並開始開發未來戰機,以反制興起的威脅。而這裡所指的未來戰機,就是美國正在研發的第六代戰斗機。
強國紛紛出手搶佔制高點
實際上,進入21世紀之后,以美國為首的航空工業大國、強國一直在致力於研究和開發第六代戰斗機,以搶佔未來空中戰場的制高點。
美國是動手最早,也是投入最多的國家。為保持絕對領先的空中優勢,早在2007年10月,美國空軍就率先對第六代戰斗機的具體需求展開研究。緊接著,美國海軍也在“下一代空中優勢”計劃框架下,對海軍型第六代戰斗機的能力需求進行了評估。2010年4月,美國空軍設立第六代戰斗機辦公室,之后美國海軍與空軍分別發布了第六代戰斗機“能力需求信息征詢書”,標志著美國第六代戰斗機的概念設計工作正式啟動。
2008年1月,波音公司推出了F/A-XX第六代戰斗機概念方案。2012年1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公布了第六代戰斗機新概念,它們都向世人展示了未來戰斗機的雛形。近年來,美軍在竭力縮小軍費開支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對第六代戰斗機研究的持續性投入。2013年,美國海軍和空軍展開了名為F/A-XX和F-X的下一代戰斗機需求定義工作。今年3月下旬,美國空軍和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在預研經費投入結束的情況下,又為第六代戰斗機項目申請了超過15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美軍一系列舉動充分表明了其要奪佔未來航空技術優勢的堅定決心。
俄羅斯雖然在第五代戰斗機的研發與部署上落后於美國,但是卻沒有忘記啟動第六代戰斗機的研究工作。今年10月16日,俄羅斯先期研究基金會總經理安德烈·格裡戈耶夫在“開放式創新”論壇上宣稱,俄羅斯科學家已經開始研發採用復合材料制造的第六代戰斗機。他向記者表示,俄羅斯將重點突破材料和發動機這兩個難題,以為制造第六代戰斗機打好基礎。按照俄羅斯聯合飛機制造公司的說法,第一種俄羅斯第六代戰斗機將於12年后開始研制。而該公司航空部經理烏拉季米爾·米哈伊洛夫則稱,最快可能會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研制。俄羅斯空軍也表示,雖然在第六代戰斗機的定位與認識上還未達成廣泛的共識,但是主要方向已經基本明確,相關項目也已經啟動。
日本作為亞洲的航空強國,在第六代戰斗機的研發上也不甘落后。日本《產經新聞》11月5日刊文宣稱,日本首架國產隱身戰機的樣機——先進技術驗証機ATD-X“心神”將於2015年1月進行試飛。雖然該型驗証機當前是為了解決日本第五代戰斗機的問題。但是,日本卻有意向在這一驗証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第六代戰斗機F-3,並計劃於2035年服役,這與美國在2030年前開發第六代戰斗機的計劃基本同步。
實際上,日本對第六代戰斗機研發的動機出於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外部因素是為了抗衡中俄在先進戰斗機研發上的投入。內部因素則是為了減少對美國航空技術的依賴,增強這一領域的自主能力,以保護本國航空工業。日本防衛省表示,開發國產戰斗機將創造出4萬億日元的新產業,帶來8.3萬億日元的經濟效益,創造24萬個就業崗位。同時,為了體現技術思想的獨立性,日本對第六代戰斗機的定義也與西方的多“超”標准不同,而是別出心裁地定義為3F,即“首先發現、首先攻擊、首先摧毀”。並提出了以“信息化、智能化、敏捷性”為代表的“i3”第六代戰斗機的日本概念。
具備“六超”特性的第六代戰斗機
雖然各國對第六代戰斗機的定位有所不同,但是以當前的技術發展為基礎,第六代戰斗機的基本技術特征已經越來越清晰。
為了與之前的五代戰斗機劃分出明顯的界限,軍事專家王長勤將第六代戰斗機的特性總結為“六超”:一是超扁平外形,即採用全翼身融合、大升阻比和無垂尾設計,使飛機在各種高度、各種姿態下都能保持很好的隱身性能﹔二是超聲速巡航,即採用更新一代的發動機,使飛機既能進行亞聲速巡航飛行,又能進行3馬赫∼6馬赫的超聲速飛行﹔三是超常規機動,即採用超常規機動布局、矢量推力發動機和智能化飛行控制系統,使飛機能夠實施用於滿足各種戰術要求的高速機動﹔四是超遠程打擊,即飛機具備長航時飛行能力,並能夠挂載動能、電磁和激光等各類新概念武器實施遠距離精確打擊﹔五是超維度物聯,即採取物聯網技術,使飛機成為陸海空天電網多維空間作戰體系中的一個在線用戶﹔六是超域界控制,即採用多種指控模式使有人機與有人機、有人機與無人機,乃至無人機與無人機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空戰群落。
有專家表示,由於存在一定的技術矛盾,要在一種飛機平台上全部實現“六超”特性的難度較大。因此,未來的第六代戰斗機可能出現高低不同檔次的多款型號,甚至會出現有人駕駛與無人駕駛的雙重選項。
然而,第六代戰斗機要實現這“六超”特性,需要有強大的技術基礎作支撐。2013年12月30日,美國《航空與航天技術周刊》刊文展望了未來航空航天領域的9項國防技術關注重點。其中,有人機與無人機混合編隊、變循環發動機等都屬於與第六代戰斗機特性直接相關的技術基礎。
今年2月24日,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宣布五角大樓2015財年預算要求時,明確提出要投資10億美元用於空軍研發新型發動機技術。空軍首席科學家邁卡·恩茲利透露,這項投資將主要用在空軍的“自適應發動機技術開發”項目上,旨在研制能夠提升燃料利用率的第六代戰斗機發動機。
此外,人工智能也將是第六代戰斗機應用的核心技術之一。美國空軍和海軍的工程師希望能夠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使第六代戰斗機擁有類似人類皮膚的先進傳感器,以敏銳感知周圍環境,可對風速、氣溫、機體的疲勞程度進行檢測。同時,還可以對目標進行自主分析,在無需人工介入的情況下,完成對威脅較大目標的攻擊選擇。
有人機與無人機的搭配比例將出現革命性變化
從根本上來講,第六代戰斗機的諸多先進性能改變的不僅僅是空中平台本身,而是未來空中力量的面貌,尤其是空中力量的作戰形態和結構組成。
在作戰形態上,以第六代戰斗機為主體的空中力量將實現全新概念的跨域作戰。作為一種理念,跨域作戰可以說是空中力量的一個獨特優勢。當早期航空兵開始從空中對陸戰場的地面目標和海戰場的水面目標實施打擊時,就被認為是最早形式的跨域作戰。然而,第六代戰斗機的全新技術特性賦予了跨域作戰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更廣闊的空間。從機動的角度看,隨著第六代戰斗機超機動性能的實現,空與天的界限被消弭了,飛行員夢寐以求的高中低空全高度作戰和空天跨域機動將成為現實。從作戰效果的角度看,隨著第六代戰斗機機載信息系統功能的跨越式提升,將使空中力量傳統火力打擊的跨域延伸為硬摧毀和軟殺傷綜合毀傷效果的跨域。
在結構組成上,第六代戰斗機“六超”特性的發揮與運用將改變空中力量的構成方式。主要體現在有人機與無人機的搭配比例將出現革命性的變化,即無人機在空中力量中所佔的比重和使用頻率將大幅增加。這一點在美軍中體現尤為明顯,早在2011年,美國空軍MQ-1“捕食者”無人機的飛行時數就已經位居所有軍機的第二位。美軍為此展開了極具前瞻性的研究與探索。2013年10月,美國空軍成功將退役的F-16戰斗機改裝為QF-16無人機,並完成了有人駕駛F-16與無人駕駛QF-16的編隊飛行試驗。今年8月17日,美國海軍在“羅斯福”號核動力航母上完成了一架X-47B艦載無人機與兩架F/A-18“大黃蜂”戰斗機進行的首輪合作式飛行演示驗証。人們從這些實驗中已經看出了未來以第六代戰斗機為主體的空中作戰體系中,有人機與無人機實施“同進同退”編隊作戰的端倪。
雖然,當前世界各國對第六代戰斗機的研發還大都處於概念構想、規劃設計和技術基礎研究的階段,尤其是相當一些國家出於國際政治和安全環境因素考慮得較多。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對第六代戰斗機的定義基本體現了未來空中主戰平台的發展方向,它給空中力量的建設與運用帶來的將是巨大的、全方位的變革。(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94778部隊)
戰斗機發動機,未來戰機,扁平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