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海外輿論>> 正文

外媒:都是中企自強惹得禍?大批外企在中國難保飯碗

2014-12-06 09:21:18|來源:中國日報網|字號:

由於經濟環境變化、市場需求減弱、中國本土企業崛起等各種綜合因素影響,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壓力越來越大。甚至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外企在在華的“黃金時代”已結束,事實真是如此嗎?

2014年隻剩下最后的一個月,當不少企業員工正盼望自己能拿多少年終獎時,一些外企的員工卻在擔憂自己能否保住飯碗。據目前多家外企財報顯示,不少外資企業在華營業收入和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一些外企不得不打出“裁員牌”,通過縮減在華人力成本來止虧。

業務萎縮:大批外企在華丟城棄池

《華爾街日報》報道引用中國歐洲商會的調查數據,稱去年在華裁員的歐洲公司的比例從2012年的10%升至16%,而計劃增加長期雇員的比例從2012年的61%降至48%。這些裁員是在華運營的外資公司在華成本削減行動的一部分。調查還顯示,2014年有24%的公司計劃在中國削減成本,高於2013年的22%。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沃爾瑪連鎖公司將在中國裁員250人。該公司計劃在中國重組業務、控制成本並改善銷售下滑的局面。據消息稱,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裁員主要集中在中高層管理人員,涉及118人。據北京商報報道稱,從去年開始,沃爾瑪開始在中國市場啟動門店調整計劃,在未來18個月,計劃在中國市場關閉15-30家門店。關閉的門店數量佔沃爾瑪中國門店數量的近9%。

就在上個月,索尼集團被傳出開始大幅度裁掉索尼移動中國區研發團隊的消息,總裁員人數佔公司95%以上,研發團隊幾乎被全盤砍掉。

2014年是寶潔進入中國的第26年。這位領跑中國日化市場二十多年的日化巨人,如今卻要砍掉旗下半數品牌,數量高達90到100個,最終留下為寶潔貢獻了95%利潤的大約80個品牌。這位“全球日化巨人”再中國也開始走入丟城棄池、員工出走的境地。

全球第二大消費品制造商聯合利華日前發布五年來最差季度財報。聯合利華今年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下滑2%,其中,中國區銷售額同比下滑20%。

百盛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零售連鎖集團,1994年進駐中國零售業市場,是最早在中國經營時尚百貨的外資連鎖企業之一。自2007年開始,百盛業績顯露出了滑坡趨勢。百盛2013年年報顯示,除銷售額略有上升外,其他主要業績均有下滑,淨利潤更是暴跌58.4%至3.54億元,這是公司上市9年來最差成績單。即便高齡創始人鐘延森復出,百盛業績還是在一路惡化。一季度,百盛同店銷售下滑8%。

就連銀行業都不能幸免, 自2007年在華外資銀行獲准轉制以來,外資行“本土化”已經七年,但近兩年來,不論是業績增速還是在華市場份額,都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渣打中國的數據顯示,2013年渣打中國的淨利潤從2012年的15.8億元下滑至12.1億元,縮水幅度達24%。

業績下滑的外企樣本不勝枚舉,一個外企員工對媒體稱,當你一覺醒來,看到媒體上到處都是自己公司的裁員消息,這肯定是一件毫無安全感的事情。

外企黃金時代並未過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在中國無往不利的外資企業近幾年在中國市場卻屢屢受挫,導致外企陷入如此困境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有分析人士指出,或是外企在華的“超國民待遇”消失推波助瀾,也有評論指出,或是外企在華“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原因真是如此麼?

自上世紀90年代始,外資企業紛至沓來。彼時,不少地方政府為吸引外資,開出多項優惠政策吸引洋連鎖進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2010年12月以來,外資所享受的“超國民待遇”被逐步取消。於是,諸多觀點將外資零售商競爭力的喪失歸罪於此。但有外媒分析認為,中國對外企的“超國民待遇”並非一夜消失,因此,不能將業績的好壞與此挂鉤。在外資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曾獲得過類似“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但這只是外資行業進入中國的附加因素,不會有哪家外資企業僅僅因為有這樣的優惠政策才決定進入中國市場。“超國民待遇”也從來不是外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難道確如媒體報道原因是由於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等因素影響嗎?

英中貿易協會中國區執行總裁狄思杰對媒體表示,“經濟增速放緩並不一定是負面消息,這意味著中國的發展模式和商業環境正在發生變化,經濟增長的引擎開始向服務業轉移。這為外企提供了極佳的機會,對他們來說,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期。

狄思杰認為,經濟增速放緩並不一定是負面消息,這意味著中國的發展模式和商業環境正在發生變化。中國目前經歷的調整和變化會使越來越多的新領域包括醫療保健、教育、專業服務、創意產業等蘊含增長潛力。”對外企來說,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期,黃金時代並未結束“,狄思杰強調。

外企困境或因中國本土企業崛起

外企在華業績的下滑,或是經濟環境、市場需求、以及中國本土企業崛起等多元化因素導致的,但是也應注意,如果外企在華業績如果繼續下滑,勢必會影響到中國經濟發展。

有分析指出,在華業績下滑不是所有外資企業,目前在華出現利潤下滑的外企主要集中在PC企業、消費用品制造業等。原因很簡單,由於全球經濟持續不振,影響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雖說我國第三季度GDP有所回暖,但這樣的復蘇還不穩固。在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下滑的背景之下,部分外企既要面對市場需求萎縮和同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夾擊。

其中加入外企困境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本土競爭對手實力強大,中國對外企在價格、質量、商業實踐等方面的監管,都是導致外企在中國擴張變得謹慎的原因。

全球零售洞察力與咨詢公司Kantar Retail發布的零售研究報告顯示,在中國2013年零售商排名中,沃爾瑪繼續排名第一,但與排名第三的中國本土企業華潤差距持續縮小﹔中國連鎖企業永輝超市更是在整體行業增速10%左右的情況下,2013年營業收入增長24%,淨利潤增長43%。在該機構的影響力預測中,未來永輝將緊隨華潤位列本土品牌第二大零售連鎖企業。

與外企裁員相反,中國本土的科技公司的發展更是如日中天,媒體消息稱,阿裡旗下的高德公司直接在索尼大廈樓下”搭台“收割人才。隨著全球影響力的擴散和資金的不斷堆積,中國信息產業已經開始由擴張全球的趨勢,甚至向海外反向投資,而且隨著中國科技產業的實力增強,這樣的樣本還會逐漸增多。

還有一方面原因是中國市場需求的萎縮、同行競爭白熱化,另一方面是外企在華的用工成本、稅費成本、租賃成本等各種成本的逐年上升,導致部分外企的利潤被嚴重侵蝕,在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之下,很多外企選擇年末裁員也是無奈之舉。

分析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經濟要經歷長期轉型的陣痛期之時,政府部門該做的就是如何通過稅收、行政等優惠政策來留住外企,幫住他們擺脫難關,而唯有如此在華外企才能減少裁員的數量或者不致將總部移出中國。要知道,外企在華業績如果繼續下滑,對於中國經濟和就業將帶來不利的影響。

(責編:王書央)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外企 外媒 中國的發展 中國本土 中企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巡視組曾收威脅信:玩玩回去吧 不回沒好下場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昆明“蟒蛇少年”與25條蛇同居10年(組圖)

雲南女生遭性侵被指幾個月前已傳開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