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正文

尋找科幻到科學的虫洞

2014-12-08 14:13: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字號:

摘要:當前中國科幻電影缺的不是資金與技術,而是創意,更缺的是“科學情懷”。

正在熱映的美國科幻大片《星際穿越》裡,由於黑洞引力的存在,人類在未知星球上遭遇到接天蔽日的周期性巨浪。同樣,這部號稱史上“最科學的科幻電影”,在社交網絡上也掀起了熱浪——微信朋友圈被《星際穿越》的各種“燒腦級”影評刷屏,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忙著“吐槽”電影中哪些違背了物理知識,關於黑洞、虫洞、高維空間和時間旅行等概念的科普文章一直保持著高閱讀量……

盡管可能還擠不進最經典的科幻電影行列,但在社交網絡媒體發達的今天,《星際穿越》的被關注度超越了以往的科幻電影作品,其引發的現象和討論也超越了電影本身——人們居然會更關注一部電影的“科學成分”,勝於對劇情和特效的興趣。這部電影的標志性人物既不是導演也不是主演,卻是影片的科學顧問、74歲的理論和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也是一個重要輔証。

作為黑洞研究領域的世界頂尖專家,基普·索恩和計算機藝術家團隊合作,構建出了被認為最接近真實的黑洞,甚至最后看到計算機創造出來的黑洞形象,連他自己都感到震撼。這個具有嚴密科學邏輯的“黑洞”也成為電影的“科學內核”最核心部分。據說因為拍攝《星際穿越》,導演團隊至少可以發兩篇論文,一篇黑洞物理,一篇計算機圖形。基普·索恩自己也提到,已經寫了一篇論文投給了學術刊物《經典和量子引力》。

《星際穿越》這種給大眾帶來的自發性科學探究樂趣,在中國年輕觀眾和科幻電影愛好者身上尤其得到了充分體現。而一個老掉牙式的問題也再次被重復提出:為什麼我們自己拍不出這種叫好又叫座、即使看不懂也要努力去理解的科幻影視作品?一個鮮明的對比也讓人疑惑:在國產電影的大片榜上,科幻片往往是非主流甚至是“瀕危保護動物”,而在每年從美國好萊塢引進的票房大片中,科幻電影卻又是主流。這種情形也發生在科幻小說等類似作品中。中國的本土科幻小說曾經有過黃金歲月,但如今鮮有讓人激動的作品。有評價說,一部《三體》撐起了近些年的中國科幻小說。這個說法不見得全面,但也恰恰說明,像《三體》一樣膾炙人口的作品是多麼缺乏。

從《星際穿越》引發的科學求知熱看,科幻作品顯然並不缺少支持者,科幻乃至科學“粉絲”數量之龐大也超出了人們的預料。缺失的,正是吸引人的作品﹔缺位的,是一群願意和能夠創作出好作品的人。造成這種缺失和缺位的眾多原因中,創意是一個挑戰,如同《三體》作者劉慈欣認為的,當前中國科幻電影,缺的不是資金與技術,而是創意。但還有一個不容忽視但又常常被忽略的因素是:我們以往對科幻的認知太過表面和僵化,也低估了科學本身的魅力和人們自身的好奇心求知欲。因而在創作科幻作品上,缺少“科學情懷”,這種“科學情懷”既包括“內心深處應該有對宇宙廣闊時空的敬畏感”,也包括對科幻在科學層面的理解和尊重。這種“科學情懷”,就像《星際穿越》中實現宇宙星際旅行的“虫洞”,能夠打通科幻與科學的隔膜,使科幻作品不流於淺俗,能夠喚起內心共鳴,真正激發起人們的興趣。

《星際穿越》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樣本,它充滿著令人敬佩的科學情懷。“首先,電影裡不能有任何東西違背已經確立的物理定律。其次,電影裡當然會有一些推測,但所有那些瘋狂的推測都必須源於科學,而非來自某位編劇的一拍腦門”,這些預設最終在電影裡得以實現。

我們還可以把眼光從科幻作品拓展到更大的“視界”。基普·索恩在《虫洞、時間機器和弱能量條件》的論文中說:“本文討論的是,如果物理法則允許一個高級文明智慧生物在空間中制造和維持一個虫洞,那麼這個虫洞將被改造成違背因果律的時間機器用於星際航行”。盡管看起來如此科幻,但由於體現了建立在愛因斯坦場方程上的嚴密推導過程,論文仍被刊登在頂級物理學雜志上。這樣的“科學情懷”也真讓人向往。(余建斌)

(責編:欒雨石)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虫洞 科幻電影 星際穿越 科學內核 科幻小說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復旦投毒案二審 哪怕借錢也要給兒子一個交代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昆明“蟒蛇少年”與25條蛇同居10年(組圖)

媒體:周永康面臨的審判懲罰或重於薄熙來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