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正文

老師,你上課點名嗎

2014-12-09 09:47:35|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摘要:教育的對象是復雜的,對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就是需要用“強制”手段來督促其進步。

  最近,關於大學上課點名的報道還真不少,如《南大上課“微信點名”,不用微信答題算沒簽到》、《武漢高校教師點名新招:上課下課拍合影照》、《大學生開發APP,幫助老師輕鬆點名收改作業》、《江西師范大學點名出狠招,每人專屬簽到二維碼》……

  按理說,上課點不點名,教師完全有“自由裁量權”,本不該成為新聞,之所以被如此密集地報道,也折射出當下大學學風的“每況愈下”。有人認為,點名無疑限制了大學生的學習自由,這是大學的自甘墮落。若退回到學生時代,筆者恐怕也反對點名,尤記得前輩學人何兆武教授在《上學記》一書中回憶西南聯大七年好時光時說過,“那時候的學生遠比今天的我們自由,翹課是一種權利,喜歡的課可以隨便去聽,不喜歡的也可以不去。但是由於實行學分制,管理也比較嚴格。文學院要求四年一共修132個學分才能畢業,工學院是144個學分,其中三分之二是必修課,是一定要通過的。這樣就導致當年的才子們也得像我們一樣為了畢業而湊學分。”

  如今做了老師,筆者才逐漸意識到,這種自由的狀態根本無法脫離現實語境而孤立存在。如今,逃課現象實際上還是很普遍的,一段時間以來,“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甚至成了某些大學的課堂潛規則。筆者讀研究生期間就開始在一家三本院校兼職授課,一開始從不點名,這卻成了對學生的一種放縱,結果,一個近60人的班級每次到課不到10人,甚至最少時1人。

  也許有人會說,假若你教學水平高,何愁沒學生來聽課?對此,筆者並不苟同。畢竟,重點院校、普通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學習氛圍截然不同,學生學習的自我約束能力也不同。即使是在同一層次的院校,課程出勤率的高低受到的影響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學校的整體學風、課程的重要性(選修還是必修)、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自我控制力等。大學的課程是以學期為單位來安排的,並非僅僅是隻上一次就結束,專業知識是有連貫性、系統性和一定深度的,每位教師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一些課程本身就是枯燥和深奧的,這就意味著對意志力不強、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確實是個考驗。接受能力強者,自然能堅持下去,反之,則可能是種煎熬。當然,主張教師不該點名也隱含著一個前提,即所有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控制能力,在“翹課”之后能充分利用其他時間,真正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這多半是一種理想化。

  畢業之后,筆者分別在高職院校和獨立學院教過書,對學校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制能力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學習氛圍較差的院校,教師的精力可能更多地用在管理上,學生也會“看人下菜”,所謂的自由隻會被大部分學生用作放縱自己的借口,如果教師對此不聞不問,對學生的行為視而不見,這真的是一名好教師的所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教育的質量本就受到輿論廣泛質疑,而教師又放棄應有的嚴格要求,教學質量又如何達到社會所期待的標准?

  教育的對象是復雜的,對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就是需要用“強制”手段來督促其進步。點不點名,完全視具體情況而定,當輿論批判課堂點名是大學的一種“幼稚化”行為時,也應明白一點,對許多院校來說,這就是一種最現實、最貼近其“校情”的管理制度。(胡波)

(責編:欒雨石)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上課 老師 高職院校 課程 獨立學院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揭秘巡視工作:意見箱附近不能有攝像頭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昆明“蟒蛇少年”與25條蛇同居10年(組圖)

媒體:周永康面臨的審判懲罰或重於薄熙來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