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 正文

李曉鵬:悉尼人質事件自拍熱與網絡時代冷漠症

2014-12-17 03:20:00|來源:錢江晚報|字號:

摘要:在網絡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不能丟掉人性中善良而光明的一面。

 12月15日,澳大利亞悉尼市中心一家咖啡館發生人質劫持事件。悉尼警方圍攻咖啡館與劫持者交火,造成2死3傷,兩死者分別為劫匪和人質,傷者多為人質。事發鬧市區,又是白天黃金時段,市民手持智能手機蜂擁而至,案發咖啡館周邊成了自拍熱點。他們舉著手機自拍,上傳到社交網絡,從照片上看,大多數人都臉上流露笑容,有的甚至做出“V”的手勢,完全無視身后的悲劇,仿佛在參加一場有趣的聚會。

網絡時代的到來,放大了冷漠這一人類的劣根性。11月30日,四川瀘州小伙曾某,用網絡直播的方式自殺,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期間共發出38條微博,每條微博評論轉發上千,最后一條微博獲得數萬條轉發評論。用直播的方式自殺,說明對人間還是迷戀的,隻不過希望有人看到,希望溝通與交流。然而,類似“你必須死”、“到底死了沒有”、“趕緊死”等冷漠的謾罵,最終伴隨他走向死亡。

這實際上是一種網絡時代的“冷漠症”。在悉尼咖啡館門前自拍的澳洲網友病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向網友炫耀自己身處一個重要的現場,從而獲得更多的贊,要比身后實際發生的悲劇更重要。自播自殺的小曾病了,因為在他看來,微博上網友的挽留可能比現實中前女友的挽留更重要。在網絡留言裡對他步步相逼的網友們也病了,在他們看來,在虛擬世界裡對一個人的生命進行挽留,哪裡比得上破口大罵、發泄情緒更加重要?

網絡時代的“冷漠症”,一方面來自於人類內心深處那種最為黑暗的部分,另一方面,卻是由於技術進步帶來的“副產品”。社交媒體的興起,智能手機的普及,給自拍分享提供了工具和平台,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地與朋友交流,國內的微博、微信,國外的Twitter、Facebook、Instagram、Pinterest等平台,匯集了極大多數的全球網民,把世界整合成一個跨越地域、無視時間、不論場合的社交網絡。

社交網絡方便了人們的交往,失散多年的同學、相隔異地的親人、生意上的伙伴、工作中的同事、有共同愛好的個人甚至素不相識的路人,都通過社交網絡迅速連接到了一起,通過分享照片、視頻以及文字,人們在社交網絡上轉發評論新聞、播報突發事件、交流各種心得,似乎獲得了比現實生活中更加深入的社交體驗,並漸漸成為習慣。

網絡時代的“冷漠症”,混淆了虛擬與現實,甚至將虛擬空間看得比真實世界更加重要,對真實世界來說,這就是一種空前的冷漠。人們習慣於分享美食自拍,卻忘記了請朋友吃飯的承諾﹔習慣於在微博上轉發90歲老人撿垃圾帶來的感動,卻忘了晚上回家給媽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習慣於晒孩子可愛的笑臉,卻不肯抽出時間陪孩子讀書﹔習慣於停留沉醉在這個虛擬的世界,漸漸地忽略了身邊的朋友以及現實世界的觀感。這種病,對於你我來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

如果任由冷漠症傳播發展下去,現實世界最終將會被虛擬空間吞沒,變得冰冷而無情。英劇《黑鏡子》第二季第二集“白熊”中,將這種病症帶來的最終后果刻畫得淋漓盡致。不管多麼殘暴的暴行,多麼悲慘的境遇,圍觀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用手機拍攝、分享,面對求助,沒有人願意施以援手。隻要事不關己,就可以一直冷漠地拍下去,分享下去。最后女主角發現,自己也曾經是一起暴行的旁觀者、拍攝者、分享者。導演安排這一橋段,正是要說明,這種冷漠最終將傷害每一個人。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在低頭看手機。”科學技術的進步,最終目的應當是增進人的福利。出現“冷漠症”這樣的副產品,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隨波逐流,自覺或不自覺成為社交網絡的奴隸。在網絡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不能丟掉人性中善良而光明的一面,虛擬的空間應當讓現實的世界聯系更加緊密,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這才是人類需要的網絡時代。(李曉鵬)

(責編:邱天人、欒雨石)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網絡時代,社交網絡,微博,手機自拍,人質劫持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美中情局酷刑“設計師”身份曝光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昆明“蟒蛇少年”與25條蛇同居10年(組圖)

林志玲舒淇蕭淑慎張雨綺李小璐 女星PK美胸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