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 10:37:25|來源:中國青年網|字號:
摘要:把堆滿塵垢的廢舊自行車修葺一新,讓原本冷冰冰的鋼鐵,也能化為校園一景,充滿著溫情脈脈的感動。 |
自行車渾身鏽跡無人認領,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社區、寫字樓車棚等多處不同類型的自行車停放點,發現均有“僵尸自行車”長期“霸佔”車位。其實,這一現象在大學校園中也很常見,在一些宿舍樓、教室和學校車棚,大量鏽跡斑斑的自行車佔據著空間,有的甚至擠佔了學校通道,著實給校園“添堵”。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的大學校園裡自行車常常被盜。有很多大學畢業生就調侃說,沒有丟過自行車就沒有經歷過完整的大學生活。一方面“僵尸自行車”爆棚,另一方面學生丟失自行車。看似對立的兩個問題,實則正好耦合。不妨讓學校通過一定的程序,盤活“僵尸自行車”的資源,以供學生在校期間使用,讓它們派上用場,當然是好事一樁。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認定這些“僵尸自行車”就是無主物呢?按照人們的常識來判斷,“僵尸自行車”停在學校的公共場所,大部分都上了鎖,難以推定自行車究竟是不是無主物。事實上,有的自行車幾年沒有人使用了,有的還“缺胳膊少腿”,已經屬於無主自行車的范疇。
對此,值得借鑒一下北京的先例。《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就規定,對在城市道路及其他公共場所堆放的影響市容的物品無法確認其所有人和管理人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應當在公共媒體以及物品所在地發布公告,督促物品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履行職責。公告期不得少於7日。公告期間屆滿無人認領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可以對違法堆放的物品予以清除。
與其單純清理“賣廢鐵”,不如想點子變廢為寶。學校保衛和后勤部門可以參照這一做法,與當地的公安機關一同確定“僵尸自行車”的無主身份,並進行公布。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學生前來認領,就對這部分自行車集中整修、統一噴漆和編號,以作為校園內的公共自行車,同時設立取還車點,以方便學生們的校園生活。
當然,學校也要做好相關的制度制定。例如,使用公共自行車的同學,必須繳納一定的押金,一旦公共自行車無故丟失,學生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另外,在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時限上也要明確規定,防止公共資源被個人“獨佔”。從整修到管理,都會給學校的相關部門帶來較大工作量,可畢竟把閑置的廢舊物,變身為公共物品,給同學們帶來方便,無疑善莫大焉。
大學生活,給同學們青澀的記憶留下外,也讓成批的自行車由於各種原因“滯留”在校園。當然,把堆滿塵垢的廢舊自行車修葺一新,讓原本冷冰冰的鋼鐵,也能化為校園一景,充滿著溫情脈脈的感動。“僵尸自行車”也能派上用場,如此善事,何樂而不為?(章正)
大學生活 大學畢業生 大學校園 自行車停放 僵尸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