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 13:51:00|來源:廣州日報|字號:
油價近期再度刷新眼球。12月中旬,原油市場一度觸底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價紀錄。作為國際原油價格指標的布蘭特原油期貨12月12日當日即下跌超過3%,結算價跌破每桶62美元,比起年中最高點下跌幾乎接近五成,其年中最高位在115美元每桶,同時美國原油期貨同期也隨之下挫,接近58美元。
除了全球經濟放緩等慣常背景,本次石油價格下跌,有什麼新因素?觸動市場一周暴跌超過10%的動力,主要來自國際能源署(IEA)的一份報告,該機構預計2015年油價將進一步走低,預計2015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長下調為90萬桶﹔其次則源自美國石油儲量的意外上升,據悉探明儲量甚至達到1975年以來的最高,這意味著美國未來國內石油的開採量將繼續上升。
石油下跌,影響幾何?如果簡單地將能源市場分為消費國以及生產國,那麼石油下跌基本是對消費國減稅,比如美國以及中國,而讓生產國蒙受損失,比如歐佩克國家以及俄羅斯。最近石油價格的下跌,甚至連帶導致產油國貨幣蒙受沖擊,最典型的就是盧布今年以來幾乎攔腰斬斷,即使阿拉伯海灣國家沖擊不那麼劇烈,但這些國家國內資本市場也深受影響,近期該地區各個國家股市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至於石油價格下跌,在中國則是另外一個景象。根據《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等數據揭示,2013年中國石油和原油表觀消費量分別達到4.98億噸和4.87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7%和2.8%,而2013年全年中國累計進口原油2.82億噸,同比攀升4.03%, 而同年全年中國累計出口原油162萬噸,同比下降33.3%。
也正因此,中國不僅是石油消費大國,甚至從2013年開始成為全球石油淨進口第一,因此國際油價下跌對於中國經濟而言總體是減負。但是因為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並非同步,其傳導機制也因此不同。一方面,隨著能源價格與國際接軌的口號,在油價N連跌的情況之下,12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70元和40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3元和0.34元,據悉按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測算,汽、柴油價格每噸可分別降低670元和640元。
到這裡聽起來還不錯,和美國版也基本差不多。且慢,故事還沒完,12月12日的同時,財政部網站發布《關於進一步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通知》,將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12元/升提高到1.4元/升。將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0.94元/升提高到1.1元/升。航空煤油繼續暫緩征收。
這也意味著半個月內,兩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稅額。這一消息頓時讓輿論嘩然,不少人紛紛表示油價下跌部分已經被加稅部分抵消,有人甚至直接表示這是為了補貼俄羅斯高油價之類。筆者認為有些反應過激,根據測算這一次新增稅收大概會帶來千億元級別收入,不過並非補貼俄羅斯政府,而實打實是給中國政府增加收入。
初看起來,減價加稅湊一起有些詭異,其實邏輯細究也算合理。中國資源稅改革一直滯后,歷史上曾經經過兩次“利改稅”(即上繳利潤改為繳納稅金),坦白說,目前能源稅費體制還有待完善,而未來方向也應該轉向有效利用能源、開發新能源等模式,同時也不得不應對環境污染等舊賬。如此情況之下,利用國際油價下跌的時間窗口,擇機進行稅費上調未嘗不可,試想一下,如果在油價上行區間進行加稅,估計公眾更加難以接受。即使如此,這些資金的使用去處則需要更加公開透明,如此才能使得民眾心服口服,這就必須依賴未來有效的預算公開以及公眾監督。(費雪)
1975年 油價下跌 表觀消費量 時間窗口 布蘭特原油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