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 07:17: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當前的石油熊市是經濟基本面決定的大趨勢,可望持續10年左右﹔西方操縱之手能夠給這個趨勢推波助瀾,加劇其波動性,卻不能無中生有制造出這種趨勢。 |
油價暴跌無疑是近來國際市場最驚心動魄的大戲,與高峰時期150多美元的價格相比,當下50多美元的油價隻有那時的1/3。面對如此市場巨變,西方操縱油價暴跌以打擊俄羅斯的“陰謀論”頗為引人入勝。當前的石油熊市是經濟基本面決定的大趨勢,可望持續10年左右﹔西方操縱之手能夠給這個趨勢推波助瀾,加劇其波動性,卻不能無中生有制造出這種趨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石油市場之所以落到今天的熊市,是需求減速、供給猛增、貨幣政策釜底抽薪、所謂“地緣政治性風險”打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壟斷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供求關系方面,2012年以來,全球原油市場供求關系已經從偏緊轉為偏鬆,而且還將進一步放鬆。
在需求方,世界經濟總體上已經減速,新世紀前10年的高增長正在逝去。對能源消費增長貢獻最大的新興市場減速尤其顯著,2013年5月以來甚至出現了持續半年以上的大面積經濟震蕩,昔日的熱門新興市場搖身一變被劃入“脆弱五國”行列。
能源補貼改革將進一步削弱石油需求增長的動力。許多國家此前的能源消費增長相當一部分是建立在不合理的能源補貼之上,隨著經濟減速和政府財政困難日益顯著,不管是單純為了度過難關,還是希望借此打開經濟改革突破口,都必然會有一批這樣的國家陸續把壓縮、取消能源補貼提上行動日程。
在供給方,持續的高油價必然增強來自替代能源的競爭。石油生產者和石油市場上的多頭需要記住,作為一種能源產品,石油並不如同水那樣在滿足人的必要需求方面無可替代,水力、核電、煤炭、天然氣等都是石油的有力競爭者。就長期而言,油價過高,將迫使石油消費國轉向上述替代能源。
石油需求增長動力疲軟,但此前持續的油價高漲已經激勵了大規模的石油開發新投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北美、拉美等非中東地區石油投資與產量增長最為迅猛,美國頁岩油開發尤其有顛覆性意義,還有一大批新增產能將陸續投產。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新增產能絕大部分不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生產配額體系控制之下,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下的全球石油產量比重已經下降到1/3左右。這就意味著出現競爭性的“增產-油價下滑螺旋”的概率在這一輪油價暴跌之前就已經相當大,而且還在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國際政治和某些國家能源出口管制政策的變動正在推動其對能源高價地區(東亞最甚)的油氣出口,提高其閑置油氣產能的利用率,增加石油市場供給。這方面潛在影響最大的是伊朗原油出口可能全面恢復,以及美國放鬆其油氣出口禁令。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2014年石油供應富余量目前已達100萬桶/日,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變動的走勢又在進一步給全球油價釜底抽薪。
回顧歷史,1980年代發生的那場國際市場油價持續暴跌,絕非隻因裡根打擊蘇聯經濟的謀略,而是同樣有著堅實的經濟基本面基礎。裡根之子把1980年代蘇聯經濟重創歸因於油價暴跌,進一步歸因於其父的謀略,這種為父親爭功的心態可以理解,畢竟,作為美國人,冷戰拖垮蘇聯確實是可以引為自豪的勛業,但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把他的話太當真。
(梅新育,商務部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能源戰爭 石油價格 暴跌 盧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