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0 12:01:58|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接二連三的丑聞使美國自陷人權“道德黑洞”。美國面臨一個轉折點,需要反思自己的人權政策,“在許多方面做出改變”
1995年4月,《人民日報》曾發表一位長者寫的題為《立此存照》的文章,結合英國《觀察家報》的報道“監獄中的可怕故事使美國羞愧”,批評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兩副面孔和雙重標准,為其“畫像”“存照”。
將近20年過去,美國最近又迎來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簡稱《禁止酷刑公約》)定期履約審查。11月28日,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發布報告稱,美國沒有全面遵守《禁止酷刑公約》。委員會對美國警察殘暴執法,對少數族裔、移民等過度使用武力,特別是“經常性、反復發生的針對手無寸鐵的黑人個體的槍擊或致命追擊”,以及美國監獄中犯人人權受侵犯,包括經常有犯人被強奸、懷孕女犯被迫戴鐐銬,拘押包括兒童在內的移民等情況,表示關切和譴責。
人權“石頭”砸了美國自己的腳。美國國務院負責人在今年“世界人權日”發表聲明表示:“一個國家如果不遵守國際人權標准,將會帶來混亂和沖突,步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后塵。”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近期美國國內因為白人警察對黑人青年濫用暴力引發多地抗議示威的情況,似乎反倒是這種表述的寫照。余波未平,無獨有偶。12月9日,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公布中情局酷刑情況報告,被媒體稱為“酷刑百科全書”。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范斯坦稱,中情局向國會描述的審訊方式和關押條件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體制虐囚”孳於法治之殤。根據美國法律,嫌疑人受質詢可要求律師在場,法庭判決要經過庭審、辯護、大陪審團裁定等一系列程序。但酷刑審訊計劃的制定者和實施者明顯將這一系列法律程序拋到了九霄雲外,甚者有人辯稱:“這種行為完全公正,並且還會毫不猶豫地再做一次。”《紐約時報》評論員、著名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也發文稱,虐囚者是“為保衛國家安全而被指控的”,他們才是美國能成為“自由燈塔”的原因。有這樣的政治心理作祟,不難理解此類事件緣何禁而不絕。
接二連三的丑聞使美國自陷人權“道德黑洞”。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專家表示,在任何美國所管轄的地方實施酷刑都是不可容忍的。任何違反《禁止酷刑公約》規定的行為都是對國際法的違反。德國《明鏡》周刊日前稱,酷刑下的美國,還有多少理由讓人感到那是個自豪的國家?韓國報紙《韓民族新聞》發問:“酷刑先進的美國有資格談論人權嗎?”美國國務院《國別人權報告》曾年復一年指責別國人權狀況“嚴重倒退”“持續惡化”。如果將這種結論用來評價美國人權狀況,特別是在酷刑問題上,不也恰如其分?誠如德國洪堡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霍爾特曼和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成員阿萊西奧·布魯尼所言,在國際政治上,美國面臨一個轉折點,需要反思自己的人權政策,“在許多方面做出改變!”
也如當年尊文,再“姑立此存照”。
國際人權 人權政策 禁止酷刑公約 畫像 人民日報 紐約時報 道德黑洞 姑立此存照 石頭 觀察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