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正文

王如晨:農耕與游牧,中美互聯網風格對比

2014-12-20 11:43:03|來源:海外網|字號:

  文/王如晨

  海外網12月20人點 據新浪科技,亂七八糟的新聞特別多,口水四濺,一片迷障。自己越來越不敢開口、動筆。隻好收心回來,鼓搗一些人們不願看的,期望外圍迂回一番,再次回到主場。

  今天就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的一些互聯網公司生下來沒幾天,就會很快具有一種國際范、高逼格,馬步扎得很(gang)牛(gang)逼(di),成為中國或其他區域市場拷貝的案例?

  王侯將相寧有種嗎?肯定不是。你肯定有自己的邏輯,比如說美國是科技大國,互聯網就是它發明的,游戲規則就是它定的,加上資本力量與自由、開放的精神,它的架子很牛了。

  在我開始論述前,先“掉書袋”,就一段。(美)埃裡克。沃爾夫《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P35的這段話,甚合我意。

  它是這麼說的:“如果比較一下可耕地的分布狀況和沙漠及草原的分布狀況,不難看到一個重要差別。干旱地帶的分布一直是很連續的,而可耕地的分布則是零散的,就像群島一樣。游牧走廊使離心運動變得很便利﹔塊狀耕地則迫使人們不斷地回到他們的祖居地。這種山地與雪原的兩分構造塑造了舊世界中人類活動的大部分進程,有時候把游牧民與定居隔離開來,有時候又把他們攏在一起。”

  邏輯確實很普通。讀到它時,我腦子裡忽然閃過7年前讀的另一本,也是被人讀濫掉、盜版無數的《狼圖騰》,姜戎寫的。其實我並不同意他的邏輯。草原狼並非是人將它趕到世界的外圍,而是它必須隻能靠這種外圍迂回生存。只是,當人跑到外圍(草原)去了之后呢,就侵入了草原狼的地盤,人反而是一個外來物種了。那麼,侵略與反抗在所難免。草原狼的犧牲,其實就是人反求諸己的寫照,是一種獻祭。書裡的“人”,是一種雙重結構,它是兩種存在觀念的博弈。

  在我看來,《狼圖騰》裡的所謂“草原”,就是上面《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裡說的一種“連續性”的“干旱地帶”。無論現實地理還是心理意像,都很相似,應該算是同質同構的東西。而“人”原本走出的地盤,就是可耕地,也就是“定居性的”的“農耕文明”。

  從時間觀念來說,所謂連續性的,就是一種流動性的、水平的,游牧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如此。割裂的、隔離的、定居的、垂直的,就是農耕文明的特征。

  這跟美國、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有什麼關聯麼?有的。

  美國的互聯網公司,生下來就面臨一個龐大的地域,超越國家與民族。當然除了中國、俄羅斯、印度、朝鮮等地盤,呵呵。美國確實是全球科技技術標准、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技術給了它無窮穿透力。但是,這只是工具層面。最重要的還是政經、軍事及意識形態左右下的新自由主義文明、制度文明。當然也包括另外兩種容易忽視的底色,那就是宗教信仰、金融力量,韋伯的書寫得明明白白。

  就是說,美國互聯網業,甚至也包括很多傳統產業,一生下來,就長在全球土壤中,而不僅僅是美國。上面許多元素綜合交匯成一種先天的國際化優勢。美國與它能夠直接左右的區域之間是一種同質同構的關系,是一種行對統一的商業環境。如此,即便是新生的美國互聯網公司,也會很快復制,形式上擁有一個龐大的市場。

  這個龐大的市場,在技術、制度、文化層面正是呈現為一種“連續性”特征。在物理空間與心理空間,都有著最廣闊的分布。

  當然,它不是上面《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裡說的現實中的“干旱地帶”,如果將“干旱”視為一種資源稟賦的缺失,我認為它是人口與產業分工因素。畢竟,與中國、印度這類國家相比,美國等科技大國的人口基數不大。而且,由於過去幾十年產業不斷遷移,在產業分工上,它們更單調。當然,你可以認為我們是它復雜、壁壘太多。

  這種商業環境裡的“連續性”特征,造就了谷歌、蘋果、高通、亞馬遜、FB、推特,還有最近紅得發紫的Uber們。上一代的科技巨人,IBM、微軟、甲骨文們,甚至兼有制造的英特爾們,都是這種“連續性”環境裡的最大受益者。我之所以不說是國際化的受益者,是因為,“國際化”並不能直接體現這種商業環境的優勢部分。

  這種“游牧地帶”的“連續性”,容易生成巨大的離心力,從而裹挾進更多產業資源,為自己所用。

  關於“游牧”,你一定能想到元蒙時代,縱橫歐亞的張揚。它就是一種粗放但卻流動的文明。它的水平擴張遠甚於垂直經營,在一個單元內部,它缺少非常精細的垂直分工,更多依賴水平擴張彌補資源。元蒙的殺戮,是開放的馬上文明寫照,也是生存危機的體現,它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短暫卻耀眼的光芒,已經是最后一段奮力博弈的時刻。

  反過來,看看身處“零散”、“隔離”、“割裂”狀態下的“可耕地”市場。你知道,平原的形成,現實中,一般都是大河文明的產物。河流,既是古往今來的交通渠道,也是阻隔的力量。古代的“水”與“治水”神話特別多,藝術作品裡“水”的意象也特別豐富,它們對於人格、人的思維的形成,作用非常大。

  需要超脫物理世界、放在心理層面看待“零散”、“隔離”的“農耕文明”。由於隔離,這種一個個的市場單元,持續運營,就必須具有自給自足的能力,產業布局上,就容易形成高度垂直一體的模式,就是上下游一體。體現在政治文化上,當然是集權制度了。隻有這樣,在前工業時代,這類市場才會有生命力。

  但是,這種“零散”、“隔離”的“農耕文明”市場裡,發展互聯網業,在最初的階段,就比較吃虧了。縱使技術再牛,有無窮的穿透力,但是面對政治、文化、意識思維,它有時也無能為力,有太多的壁壘橫亙在它面前。許多時候,還有意識形態下的強力意志。

  我這麼說,並不是一種倫理或道德的判斷,僅僅是價值判斷。我從來就不認為所有壁壘都是負面力量,絕對開放就是偉光正。這個要看具體市場的演進,以及文化層面。新自由主義在墨西哥、阿根廷、北非、東南亞造就的政經悲劇實在太多了。

  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初幾年,就是一個典型的復制拷貝。甚至到現在也還脫離不了。一些人在海外尤其是美國看到一些好玩的東西,改頭換面,起個光輝燦爛或者易養的賤名,回來就吆喝著落地,面對資本滔滔不絕、唾沫橫飛。

  不信,你把中國所有互聯網公司一一考察,包括BAT在內,看它們當初是否站在人家的肩膀上。這麼說,同樣也不是貶義。就如近代以來其他許多領域一樣,中國最初就是模仿、復制、跟隨,最后嘗試顛覆。更多時候,忽視了產業規律,漠視基礎創新,死在所謂“趕英超美”、“大干快上”的思維裡。

  “零散”、“隔離”的“農耕文明”,由於骨子裡不開放,加上商業管控,外部資源整合就很成功。如此,中國互聯網企業甚至更多行業就容易習慣從事最粗暴、粗制濫造的部分,也有的則孤注一擲、劍走偏鋒,最后成了一代拳王,很快淪落。

  這種思維導致持續、反復出現這種局面:中國互聯網企業落地容易生存,因為有人口基數、有基數市場,但是卻很難長大,持續。

  互聯網時代,在理念層面,沒有什麼真正的國際化與本地化之分。基礎的資源稟賦,是必須依賴當地,比如基礎人力、落地的部分,但是技術、管理工具、資本、平台思維是必須超越區域的。它與“可耕地”的“定居”、“零散”特征之間發生著激烈的矛盾。

  除了強力的政治管控,就是一種思想觀念的博弈。零散的、隔離的、集權的商業環境背后,有農耕文明殘留的宗法制、安土重遷、變異了重農主義。而且,這種商業環境裡,內部競爭遠過於外部,窩裡斗是一大特征。BAT之間、3Q之間的博弈,就是一種市場封閉的反映。它造就了大量的熵增,但也鍛煉了生存的本領。

  當然,關於游牧與定居,我側重的是發展路徑,面向過去一段,而不是截至目前的整個現狀。事實上,BAT已經進入全球前10名,影響力已非幾年前可比。

  世界確實已經有了不同於前幾年的新變化。

  前幾年,有本同樣被讀濫的書,《世界是平的》。作者裡面舉了大量例子,其實很多不是互聯網案例,而是制造業與貿易企業案例,有些根本談不上地球平了。不但談不上,反而還從背面証明了壁壘之深、溝壑縱橫:正是因為壁壘太深,許多跨國巨頭才在全球許多區域市場重復布局,有的是繞過關稅壁壘,有的則是利用廉價勞力、減少物流或其他要素成本。這裡面有巨大的階梯差異。這本書視角依然是西方中心論。世界確實平了,但平的基本上都是中國這類發展中國家的一些產業壁壘。那一階段,美國等跨國公司的貿易保護主義卻日益嚴苛。

  過去大約6到8年的變化,新跡象在於,海外巨頭尤其是互聯網巨頭遭遇了一些新的挑戰:

  一是技術力量、制造力量越來越成熟,部分細分領域甚至出現技術冗余,技術的商業價值沒有得到真正的挖掘,便束之高閣。如此,海外巨頭們的就持續經歷著“技術祛魅”的考驗,過去神話般的色彩開始逐漸淡去,回歸商業基本面。摩爾定律危機正是這種挑戰的微觀體現。

  二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從一種被標榜過度的工具變成一種理念。過去一度標榜的所謂“商業模式”、“平台”,面臨著與實體大規模嫁接、融合的考驗。由於市場縱深、人口基數、線下資源遠不夠遼闊、豐富,許多海外互聯網巨頭反而缺少深耕的基礎。而這一過程裡,中國互聯網企業忽然有了巨大的優勢。

  阿裡的成長,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最初它是中國尚未真正啟動的市場+日本資本+美國技術與資本的混合物,在走向C端之前,阿裡的效應一般。但是,一旦它與C端關聯,中國巨大的資源稟賦就發揮出來。BAT其他企業,騰訊、百度的邏輯裡也有類似脈絡。

  而截至目前,中國誕生的更多小型互聯網,就更帶有垂直特征了。它們生存的空間就是線下世界。沒有這一條件,再復制海外模式,復制再好看,也隻不過是個干枯的技術方案。

  這一背景,我將它視為“游牧+定居”的生存策略。“游牧”是一種開放的技術與文化精神,“定居”則是一種深耕線下、融合實體的策略。未來的全球互聯網業,如果想再實現一輪新的勃興,必須同時兼融兩種路徑。阿裡巴巴挂牌紐交所引發的全球矚目,正是兩種路徑的融合與會通。

  我們也看到,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更多整合西方互聯網公司。前天,百度巨資注入紅得發紫的Uber,同樣是這一趨勢下的產物。與類電商平台相比,百度的技術氣質深厚,但是落地能力相對較弱,它必須進一步借助細分領域融入融合經濟潮流中。

  另一家移動互聯網新貴小米,目前也在加速融入其中,只是它需要盡快化解專利風險。

  “游牧”與“定居”的兩種發展路徑,也是兩種思維。它們從最初的對抗,開始過渡到融合階段。美國想徹底依靠冷戰思維下的《瓦森納協定》之類,繼續管控科技業尤其是互聯網業,必定是一種“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邏輯。它反而會受困於封閉。因為,在全球范圍內,你再也找不到一個類如中國人口基數、線下資源、市場縱深、成本要素、產業分工結合如此出色的市場了。而且,這可是一個全球最大的統一的市場。

  這種融合趨勢,會給那些早起不畏艱難耕耘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以更大機會。我一直看好的中國華為,就是其中的典型。它們沒有像許多本地企業那樣,養尊處優,甘於封閉、割裂的小農生活,而是從一開始就踏上國際市場,在非美的區域接連戰勝海外巨頭,當一個融合時代到來時,伴隨背后的是一種開放的精神,中國華為們將受益於這種趨勢。

  其實,“連續性”的“干旱游牧之地”,“隔離”、“定居”的“可耕之地”、“農耕文明”,它們就像一幣兩面,不可能單獨存在。一個連續性的世界,缺少天然的大山或重洋阻隔,視野開闊,但過度透明,水至清無魚﹔一個隔離太久的定居地,現實裡的農耕世界,由於它多與大河相關,而后者的形成又與山川有關,因此,它缺少游牧之地的自由。

  你能體會到,過度透明的世界,跟過度封閉的世界,它們背后都有一個巨大的障礙。前者漠視了文化多樣性,后者漠視了人性的存在。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游牧 農耕文明 隔離 定居 連續性 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企業 谷歌 離心運動 互聯網巨頭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專題】中國留學生愛“抱團”好不好?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孫儷趙薇林青霞 一炮而紅的備胎女星(組圖)

豪門浪女希爾頓夜店買醉 離開后上車動作豪放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