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07:07:32|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2月22日電 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12月18日文章 在非洲,中資企業正採取新的投資措施。倘若這些變化普及開來,將促進中國對非洲發展的正面影響,並改善中資企業在非洲人心中的形象。
上個月在中國開展的對話表明,人們越發認為中國將低息商業貸款提供給非洲政府以發展基礎設施的模式已難以為繼,因為這些貸款被用於支付中國勞動力的薪酬、購買中國商品及服務,並最終通過轉讓石油、礦產和其他自然資源等方式償還中國。
如今在政府支持下,中國國企開始另辟蹊徑,為其項目尋求市場化的融資途徑,且有可能包括西方的私募基金和其他融資來源。今年早些時候,中國人民銀行和非洲開發銀行宣布成立20億美元的聯合融資基金,就是北京這種新思維的例証。
中國官員還認識到有必要更積極參與其非洲投資所在地的社區事務。盡管對許多中資企業而言,企業社會責任仍是新鮮概念,但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去年的報告已開始重視該問題。該報告稱,中石油在非洲雇用多達1.76萬當地人,本地化率高達82%。
華堅鞋業決定到埃塞俄比亞建廠也反映出中國對非洲的新思維。據預測,勞動力成本上漲將迫使中國“出口”8000萬個制造業工作崗位,而且中國制造商和非洲政府均深知許多此類工作崗位將被轉移至非洲大陸。華堅鞋業已招用3500名埃塞俄比亞工人,並在去年生產200萬雙可出口至美國的鞋。
中資企業已更深切地體會到投資非洲市場的風險和復雜。多項大交易遇挫使他們發現,單純依賴政府間關系並不足以確保在非商業的成功。實際上,從中國工人在非洲多國遭綁架來看,中國在非公民與其他外國人正面臨類似危險。
雖然某些在非中資企業已意識到有必要實施新的商業模式,但仍存在各種問題。為在非洲取得長期商業成就,這些企業需要以更可持續的方式投資當地及其民眾,遵守法律並保持透明的商業程序。北京的一些人士已認識到這些現實,因此有可能將進一步提高中非交往的正面影響。(作者威特尼·施奈德曼,丁雨晴譯)
中資企業,非洲開發銀行,美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