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06:5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中方基於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雪中送炭”,確實有助於這些目標的實現,有利於打造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
近來,俄羅斯經濟在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的背景下遭遇“寒冬”,盧布匯率持續下跌,市場出現恐慌情緒。在西方媒體紛紛唱衰俄羅斯的時候,中國卻在多個場合表明對俄羅斯走出困境的信心,並且強調中國會向困境中的俄羅斯提供力所能及的協助,充分體現了兩國關系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中國對俄羅斯的“幫助”,主要表現在政治上不受西方大國所左右,在各種國際場合給俄羅斯領導人以“高規格”的禮遇﹔擴大與俄羅斯在金融、能源、交通、加工、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增加貨幣互換的規模與投資的數量。雖然政治“理解”與經濟投入是兩國關系發展合乎邏輯的結果,但這恰恰就是俄羅斯當前最需要的。當然俄羅斯要走出危機,主要看國內的經濟結構轉型能否順利完成,看俄政府能否保持社會的穩定與團結。中方基於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雪中送炭”,確實有助於這些目標的實現,有利於打造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伙伴關系的基礎是充分的戰略互信。烏克蘭危機以后,俄羅斯及其領導人普京在國際上被徹底“妖魔化”,西方試圖用政治孤立和經濟打壓迫使俄“就范”,接受冷戰后“西傾”的地緣政治安排。中國不僅沒有參與對俄羅斯的“圍堵”,而且積極敦促沖突各方放棄武力對抗,主張用政治方式和平解決危機,既要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和獨立,也要考慮到危機產生的歷史經緯。中方的建設性立場表明,兩國關系不受國際局勢變化所左右,能夠經得起任何風雨的考驗。
伙伴關系的支撐是互利的經濟往來。今年中俄兩國領導人多次會晤,雙方在能源領域簽下數筆千億美元大單,在天然氣管線的建設上達成一致,俄羅斯取消了一些領域對中方投資的限制。正是因為雙方都拿出了足夠的誠意,也付出了多年的努力,才有了諸多“水到渠成”的碩果。外部環境的變化起到了一種“催生”的作用,但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的關鍵,還是在於將互利互惠作為兩國密切貿易投資關系的基本出發點,雙方在產業結構上各有優勢,合作時能夠照顧到具體的需求。
伙伴關系的延伸是良好的多邊平台。中俄全面深化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僅是在雙邊層面,還在更加廣闊的地區和國際層面開展多邊合作。兩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同為上海合作組織、20國集團、金磚國家、APEC、亞信會議等多邊機制的重要成員,共同倡導新型安全觀、新型文明觀,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中俄兩國對很多地區和國際問題看法一致或接近,能夠及時就緊迫的安全挑戰和熱點問題進行高層溝通。
伙伴關系的精髓是平等的合作原則。兩國的關系是不結盟、不針對第三國,交往的過程沒有主次之分,合作是全方位、多元的。因此,中國對俄羅斯“施以援手”首先是基於俄國內發展的需要,基於國際經濟和政治環境惡化雙方“同舟共濟”的需要。這種“幫助”不是西方所臆測的要成立軍事政治集團,也不希望加劇國際對抗。雙方放下歷史包袱,坦誠相見,需求共贏,要成為彼此“可以依靠、可以信賴的朋友”,樹立大國之間合作的典范。
(孫壯志,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