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3 07:38: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回顧2014年,社會意識領域乒乒乓乓的沖突聲感覺格外頻繁而真切。在這看不見硝煙的意識沖突中,不時還有幾聲缺乏起碼常識的吆喝傳來,為這個喧囂和躁動的思想空間平添了幾分笑料,也讓人多了幾分感慨。
法治、憲政、階級、治理、市場、政府,這一年社會意識領域一系列關鍵詞中蘊涵的問題雖然龐雜而繁多,卻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中國道路走向何方的核心議題,因此幾乎都可納入中國道路問題的分析框架中。
十八大以來,執政黨反復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並就經濟和政治發展描繪和闡明了未來藍圖和實踐途徑。這一努力反而激發了關於中國道路更為深入的爭論,促人深思。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之所以持續高調在場,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在於,經過30多年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社會結構的分化已塵埃落定。一系列新的社會群體在被經濟的因素創造出來后,完成了從自在狀態向自為成熟狀態的轉變。這樣,在道路選擇問題上各種社會意識的表達,就擁有了社會實體的支撐。
在當下的意識沖突中,執政黨理論基礎幾乎每一個觀點、歷史上幾乎每一個細節、現實中幾乎每一步探索,都在遭受挑戰和考問。正是基於這一整體性的判斷,當下中國社會意識的碰撞格外激烈。透過種種意識沖突的表象,不僅可以目睹利益沖突催生的價值沖突的充分顯示,而且可以感知中國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正迫近節點的強烈預示。
如此尖銳而鮮明的意識沖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地檢視問題和看待自己。面對種種批評和質疑的聲音,不能停留於簡單的敵我判斷的思維方式之中。因為其中既有資本和特權利益的代言,也有中下層民眾發出的情緒和不滿。
當然,面對意識沖突,不僅需要具備在差異性社會中直面問題的勇氣和態度,還必須具備解答問題的能力和智慧。社會主義話語在現實生活的淡出,固然有種種客觀因素作為自我辯護的理由,但必須承認的是,一些屈從於現實、俯身於政治的理論研究,一些不問公共傳播效果的八股式宣傳,再加上一些政治投機者的拙劣表演,嚴重強化而不是緩解了意識的對立與沖突。這種狀況應是執政黨對於意識形態工作雖然表現出高度自覺,卻長期處於左右夾擊的被動態勢的直接原因。
過渡性的特殊年代雖然給多元意識和相對主義提供了存活空間,但30多年巨大的發展成就的背后出現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解體的風險,需要說明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才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中國道路的探索必須堅持以“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為基本問題。隻有高揚建構人類新型文明形態的旗幟,才能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信,才能在意識沖突中真正掌握價值的制高點。對於執政黨而言,這一探索任重道遠,既要小心“舊的封建紋章”的或隱或現,還要小心資本的綁架和裹挾,要以一種實質性和批判性的國際視野,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可行性步驟。意識沖突不會因為年終就自然終結,但隻要堅持這一方向,就不會在思潮涌蕩的意識空間中
執政黨,中國道路,社會意識,什麼是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