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0 10:2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歐美在為中國經濟擔憂,但其實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卻來自他們內部。 |
關心中國經濟的網友一定很在意1月20日這個日子。這一天,國家統計局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屆時中國2014年經濟發展的主要數據也會出爐。恰巧同一天,中國總理李克強將出席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2015年年會,並對瑞士進行工作訪問。
暌違五年,李克強再次出現在達沃斯會場必定引發關注,而中國2014年經濟的成績單也一定是當天最大的話題。1月20日,李克強選擇這個日子出訪,其實也是中國給世界傳遞的某種信號。
不過,就在幾天前,總部位於華盛頓的世界銀行卻向外界傳遞了另外一種信息。它在上周二給出的預測中稱,2015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增速好於2014年的2.6%,但低於世行此前預測的3.4%。世界銀行還把今年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速從此前的7.5%調降至7.1%。其首席經濟學家巴素表示,美國是全球經濟目前的唯一引擎,但這並不能給世界帶來樂觀的展望,美國單引擎是絕對不夠的。
巴素言外之意希望世界經濟發展需要多個引擎,而中國似乎被排除在世界的引擎之外。英國《金融時報》順著這個邏輯,一篇《“印度龜”有望超過“中國兔”》的文章立刻就上了熱門榜。文章稱,如果美國經濟增長超過3 %可以稱得上引擎,印度長期的低迷增長反而會帶來樂觀的預期,那麼中國增長7%以上為什麼卻被忽視?這似乎有點不可理解。
在國內逐漸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同時,世界上對此抱有嚴重懷疑的卻大有人在,一些悲觀論調仍在蔓延。在他們眼中,持續20多年9%以上的增長減速至7%並非構成了一個階段性的終點。“中國的勞動力正在萎縮,制造業正逐漸失去動力”是支持他們這些論調的最主要論據,另外,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能否順利推進也在他們的筆端劃下了一個又一個問號。中國經濟是否能在2015年值得世界期待,1月20日的李克強總理的瑞士之行便會給出答案。
歐美在為中國經濟擔憂,但其實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卻來自他們內部。遠一點的,比如美國結束量化寬鬆引發美元回流,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出現波動﹔近一點,比如瑞士央行近日放棄1歐元兌1.20瑞士法郎上限,引發金融市場劇烈動蕩,人們對瑞士的貨幣政策穩定性產生了巨大懷疑。在這之后幾乎已成定局的歐元區量化寬鬆又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呢?恐怕隻有三個字:不確定。
反觀中國,無論是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規劃,還是與相關國家設立了金磚開發銀行等一系列舉措,2014年的中國,給世界發展帶來更多的是信心和定力,我們相信這同樣也會延續到此次李克強的瑞士之行中。剛剛發生的瑞士法郎大幅升值事件給瑞士經濟帶來重大打擊,李克強赴瑞士參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中國對歐洲的支持。
據了解,在李克強龐大的代表團中,還包括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華為總裁任正非、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家。這些優秀的企業家也會為世界展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努力。
中國還是不是引擎?如此說來,也就是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所起的作用無可取代。
(高望,資深媒體人,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