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当中东以及北非地区出现悲剧事件的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总会有一个惊人的嗜好:他会乘飞机前往南方或亚洲的“新兴”国家。 |
【法国《世界报》11月23日文章】题:中国、叙利亚和“倾斜”的时代
每当中东以及北非地区出现悲剧事件的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总会有一个惊人的嗜好:他会乘飞机前往南方或亚洲的“新兴”国家。
2011年3月,当针对利比亚的干预行动开始之时,奥巴马正在飞往巴西的途中。今年,当加沙地带出现新危机的时候,他又是在飞往泰国、缅甸和柬埔寨的途中。这不禁令人回想起今年5月,在巴格达举行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艰难谈判行将结束,美国政府一位官员发自内心的呼喊:“中东太令人郁闷!亚洲是如此令人兴奋!”
用逃避到亚洲的方式来忘记中东吗?美国媒体不客气地指出这一举动的局限:美国的国力虽然出现了“相对”衰落,但它无法绕过自己的责任。
奥巴马想为自己第二个任期的开头打上向亚洲“倾斜”的印记,并想在仰光与人权斗士昂山素季共享荣耀的念头很快被来自中东的火箭炮声所打破。
郁闷吧?这倒是真的。
还有一件未被发现的事情:当美国转向亚洲时,中国正在转向中东。10月31日,中国向联合国-阿盟叙利亚问题联合特别代表卜拉希米提出了旨在推进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的“四点倡议”。其中令人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些倡议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有了自己的计划:这个不是俄罗斯与中国的联合计划,而是中国的计划。
中国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行为体。在这场与其国家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危机中,它也想发挥作用。与俄罗斯不同,中国在叙利亚既没有军事基地,也没有军火销售合同,也未向这里派过军事顾问,在大马士革以及叙利亚其他城市的中国侨民数量也不过几千人。巴沙尔·阿萨德的命运对中国来说也不像对俄罗斯那样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一直把这场危机当成一张用来对付美国人的地缘政治“牌”。
被认为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经常躲在俄罗斯后面、更愿意与俄罗斯携手合作的中国,这一回突然与之拉开了距离。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这一回“单飞”会不会继续朝着符合西方国家利益的方向前进。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明确。北京的中东政策的重点自始至终是要保持稳定: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对这里的石油需求非常巨大。令人感到新奇的是,中国这一回希望发挥更明显的作用。
中国目前有中东问题特使。中方透露它希望成为中东问题有关方之一。中国提出叙利亚和平方案是首次尝试。
据一位刚刚从北京访问回来的西方官员介绍,中国领导人完全是用一种维护其国内稳定的眼光来看待叙利亚危机的。中国的“线路”主要包括两大支柱: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任何外来干预都是不合法的;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一点都没有削弱。
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双重的倾斜现象:美国人在向亚洲倾斜,而中国人在向中东倾斜,但双方所动用的手段无法相提并论。要想更好地看懂这些变化,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卡根的新著《美国的世界秩序》将可以提供一个解读框架。
如果美国真的“衰落”了——在卡根看来,美国并不是注定会走向衰落——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保证其他大国会接过美国的接力棒,为未来国际关系的安排提供保障。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会是建设性的吗?它会承担起新的责任吗?在本书的结束部分,罗伯特·卡根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将会用一种机会主义的方式来寻求发挥自己的作用。(作者纳塔莉·努盖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