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网络骂声的“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听到,二是听得进。有些骂属于无理取闹,不必听得进,而那些有益的骂声,则应该听得进,在日后的决策和施政中予以吸收。若能如此,善莫大焉 |
11月30日,在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组织主持的座谈会上。参加座谈的《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感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会后,黄苇町说,王岐山让他们敞开讲,说真话,“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更何况大家提的各种意见”(12月4日《新京报》)。
如果说请参会代表脱稿发言,只谈问题,不讲套话,改革的是会风,那么“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显然大有深意存焉,更有解读之必要。
这是一种清醒。毋庸讳言,当前存在多个舆论场,网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舆论场,在这个舆论场中,赞美少,骂声多;迎合少,吐槽多。相对于主流的舆论场,这个舆论场“更多的是揭露多、肯定少,官员腐败、道德滑坡、群体性事件频发,可谓完全是冰火两重天”。无论决策还是施政,无论论证还是检验施政效果,必须多听听不同意见,包括刺耳的骂声,吹毛求疵的找茬。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连网上骂声也要听,不无清醒之意味。
这是一种自信。网友之所以骂,大都是因为有怨气,有怨气不可怕,把怨气吐出来这是好事。怕就怕网友有了怨气,却不再表达和宣泄,“哀莫大于心死”。
听网上骂声,更体现了对宪法、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得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显而易见,公民批评政府和国家工作人员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不仅可以骂,还可以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
不过,听网上的骂声并不容易。因为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雅量,都能意识到骂政府、骂官员是公民权利,都明白网友骂能够推动政府工作改进,能够清除潜在的疾患,走向肌体健康。我们看到,面对骂声,有的官员恼羞成怒、怀恨在心、打击报复,因言获罪并非孤例。
温家宝总理说过,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何尝不是欢迎老百姓骂?要保护公民骂的权利,需要强有力的制度设计。
当然,还应该看到,听网络骂声的“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听到,二是听得进。有些骂属于无理取闹,不必听得进,而那些有益的骂声,则应该听得进,在日后的决策和施政中予以吸收。若能如此,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