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众对一个个独立事件的聚焦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倒逼着社会净化,政府改良,企业负责,个人自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当一个个独立的“偶然性”事件频繁发生,就会再次被舆论整合,从“偶然”出发,推动改革和完善。期待,中国舆论重速度而不忘沉淀,迎来黄金时代。 |
微博传递价值观:少点盲从多点理性
9月,全国多个城市发生“保卫钓鱼岛”的游行活动。众多政务微博、媒体微博、个人微博纷纷向公众呼吁,少一点盲从,多一点理性,依法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在呼吁“理性爱国,从我做起”的同时,微博也指出,要严惩少数人借机打砸抢等一切违法行为。
恰逢“九?一八”事变81周年,新浪微博发起的“请理性爱国”话题:“当下,对日本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我们坚决反对;对损害同胞财产与感情的行为,我们也绝不容许!让我们用理性宣示力量!”该话题在极端时间内便获得超过500万人的支持。
如果说微博讨论中小概率出现的暴力威胁、网络约架、微博对赌、人肉信息、恶性炒作等行为令公众对于网络传递的价值观产生质疑的话。“理性爱国”的全民呼吁,则是在为微博正名。打砸日货成了公众抵制和不齿的行为,每个微博用户都在“保钓”游行活动期间发出过理性爱国的声音。
“保卫钓鱼岛”在微博上的广泛传播,让公众感受到了中国人既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热情,又充满了大国理性和正义节操。这种普世价值的传递,从少点盲从多点理性开始。
人间自有真情在,正能量释放
2012年,微博慈善继续升腾。邓飞的“免费午餐”,于建嵘的“微博打拐”,薛蛮子的“天使慈善”依旧坚持着,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关注。2012年,北京暴雨中的自救贴士、航母style、理性爱国的转发呼吁,这些充满人性关怀的热点话题使微博的正能量悄然释放。
做的最成功的微博慈善当属“免费午餐”项目,它被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前司长、北师大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称为“中国慈善史上的一件大事”,免费午餐项目做得最好的地方是让政府与社会实现了良性互动,成了一次多赢的公益行为。到了2012年,这项民间的、自发的、微博传递的慈善项目获得了官方的大力支持,并且公开透明地接受监督,使公众在微博中看到“善”的力量。
微博聚集起良善的力量,帮助别人,改变社会。邓飞说:“只要有人愿意去做,就很快能积聚跟你想法相似的人的力量,大家一起去做一件事。”微博动员海量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公众直接通过行动谋求改变。大家微博上守望相助,让点滴汇聚成江海,锻造新力量,极大地改变了民间慈善的状态。
社会事务讨论在微博上扩大和升级
微博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巨大且便利的平台。这里汇聚着社会精英和草根的声音,同时还会通过推送热门话题和投票等应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
在传统媒体上已经不再热门的话题,也许在微博上依然进行着激烈的争论。用户每一个发布、转发、评论、喜欢都代表着一个态度。有争议的话题在微博上都能引来无数围观和发言,形成阵营。公众在这个平台上没有“自扫门前雪”的冷漠,而是勇于在各种话题和争论中发出声音,从而形成中国最活跃的“舆论场”。
除了扩大公众参与社会事务讨论的范围和数量之外,微博上的讨论内容也趋向多元化和专业化。不久前,关于“虐童罪是否入刑”的法制大讨论就是微博争论专业化的典型。
在著名的“浙江温岭女教师虐童案”中,舆论争议后来转移到专业律师关于“是否需要单独设立虐童罪”的专业性微博大辩论。双方都认为儿童权益需要保护,争议点在于是在现有法律基础上找到虐童罪的归属,还是需要单独设立虐童罪。共有超过42万网友参与了讨论。
公众在自媒体上的争论虽然不会成为相关部门做出决策和调整的依据,但是却推动了对社会事务的处理进度和力度。公众广泛而又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讨论中来,形成“倒逼”之势,这不失为一种进步。